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来访者能够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安全边界究竟在哪里,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技巧,从而有效缓解因心理冲突带来的困扰。最终,实现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类似这种治疗,在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心理问题的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尤其是14岁的初二现象中尤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医疗和预防相结合,以预防为先,这个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在心理疾病防治中也是适合的原则。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环节就是培养良好的安全边界感知跨越融入能力
然后,培养良好的安全边界感知、跨越和融入能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其中,安全边界的培养最初且最为重要的环境来自于原生家庭或青春期前后的家庭环境。
在这个阶段,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情感表达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如果家庭环境充满爱与信任,孩子会感到安全并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相反,如果家庭环境存在冲突、忽视或虐待,孩子可能会缺乏安全感,并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此外,家庭中的规则和界限也起到关键作用。明确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同时,合理的界限设置能够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并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这些早期的经验将为日后面对外界挑战时提供坚实的基础。
然而,要注意的是,即使原生家庭环境并不完美,个体仍然有机会通过自我教育、心理咨询和社交经验来弥补不足。关键在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主动寻求改变和成长的途径。因此,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每个人都有责任努力提升自己的安全边界感知、跨越和融入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引用一段来自网络的文章。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界限感”,怎么教会孩子恰当地说“不”,如何逐渐建立好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
“我的同桌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最近我好像感觉到她有气味,似乎是别人说的有狐臭,而且时常有异常的口气。对此我感到非常难受,我该不该告诉其他人?或者和老师家长要求换位置了?那样我的同桌会不会对我生气?”一位迷茫的女生如此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