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更多的人习惯于称呼他为王阳明,或者是阳明先生。
但是现在对于王守仁这个名字只能联想到“我的启蒙老师”这个词条的朱厚熜,是没有机会随之学习更深奥的东西了。因为他们现在的主要课程是千家姓。
朱厚熜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文盲,他认识很多繁体字。但是如果现在说不会写那就是文盲,那么朱厚熜就的确算是个文盲,因为他根本就不会用毛笔。
在几百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长们非常热衷于送自家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跨世纪的青年苏沉照当然也曾经接受过不止一个兴趣班的压榨。但是这些兴趣班覆盖了围棋象棋古筝钢琴素描国画拉丁舞,就是没有书法。所以直到苏沉照到了二十多岁都奔三了的时候,他仍旧不会用毛笔。
曾经有个知名学者在网上说过,不会写毛笔字你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有文化的中国人,这句话曾经让苏沉照暗自唾弃过自己。而现在,朱厚熜想做的就不是暗地里的唾弃了,而是光明正大的喷血。谁能知道写毛笔字有这么难啊……
朱厚熜看着纸上一行行奇丑无比的字,眉眼都皱到一起了。他自觉当年苏沉照的硬笔书法还是很可以看的,为什么现在换了毛笔就怎么都写不成呢?
这算是应试型人才朱厚熜人生遭到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了。中考,高考和考研他都是顺顺当当的过来了,可是只是学写字,学了一个月了,字却还是写得这么丑,真是失败。
王守仁看出了朱厚熜的沮丧,也不指责,也不安慰,只是重新铺上一张纸,拿了一杆细一点的笔,沾上墨递给朱厚熜:“世子先写好自家的姓氏吧。”
说完,他拿起另一杆笔先在纸上演示了一遍,一个挺拔颀秀的“朱”字跃然纸上。
于是朱厚熜接过笔,开始一笔一划照着王守仁的“朱”写。
×××××××××我是小熜熜努力学写字的分割线××××××××××
一年的时间,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三岁小孩子,那他可能也就能取得从一查到十,到一查到一百的进步。但是朱厚熜明显不是一般的孩子,于是他的学习几乎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不过明朝的教育内容单一也是他学习进步快的一个方面,虽然课本众多,有四书五经,加上各种集注传记之类的,但是本质上还是只学语文这一科。就算是需要大量的背诵,但是这也难不倒朱厚熜,毕竟应试型人才嘛,中国的学生最擅长的不就是一个“背”字吗?
王守仁也对朱厚熜非常满意,聪明伶俐的学生总是最得老师的喜欢嘛。就算是在他教朱厚熜读书的时候,朱厚熜总是跟他打岔,提不同意见,这似乎也让他很受用。
他的教育方式比较符合美国人所谓引导式教育,他从不会因为朱厚熜提出了和圣人(不管是孔圣人还是孟圣人还是朱圣人)说的话不同的想法或是意见而责罚他。相反的,他总会很认真的听朱厚熜说那些实际上来自几百年后的理念,然后仔细的记下来。过几天朱厚熜就会从王守仁的口中听到这些理念的新版本,它们在王守仁的改进下变得更适合这个时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