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正文 第三章 弦诵:教授“立”校_教授是学术的核心

“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是“大楼”的别名,而是“大师”的总称。在这个透彻的认知下,梅贻琦执掌西南联大,从而成为教育史上的一位功臣。

战时大学离开京华,迁到乡野边陲而活力不衰。课堂依然神采奕奕,充满魅力。在失去高楼校舍的同时,西南联大,集中起三大名校的教授,可谓是“因祸得福”。他们的学术与人品相互辉映、激励,形成了战时的奇观。

当年教授,对内“治校”,对外议政。可以说,他们引导和支撑着当时中国社会的精神潮流。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生活所有的内容,围绕教授形成。正是教授,使学术变成“人的学术”与“传承的学术”。他们肩负了使整个社会群体向更高精神层次进步的责任。

民国时代的大学教授与校长们,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批学贯中西、才德俱修的卓越知识分子。这样一批人,是中华民族不甘凌辱、冲破封建、谋求出路,历几代人奋斗积淀而出的一代精华。

提起西南联大,人们总是强调它的行政管理——“教授治校”。那是一套完善的借鉴西方民主议会制的学校体制。而我以为,那个时代大学的构建和精神发源,其本质应该是:教授“立”校。教授是一切的中心,不仅只是在“治”的管理层面上。

大学,就是一个以“教授”为中心的校园舞台。

教授是学术的核心

相互敬重

陈省身先生给人印象是颇具绅士风度。回忆昆明生活,他对我说:

我同住还有华罗庚,他也是一个名人,我们同住了一年多。那个时候我们是三个人同住,还有一个王信中,是日本问题专家,三个人三张床。我们一起来的时候经常开玩笑,也挺有意思的。

我问他,玩笑怎么开?他说:“互相开。开玩笑很容易,早上没起床,三个人就互相说上话了,就和学生一样。”

几位有名望的教授,早上像同住的男生一样,互相开着玩笑;要达到这种亲切自然的气氛,相互间必须有很深的认可与敬重。陈省身先生说:

西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方面和其他大学不同的就是:从教授到学生层次都高了一点。所以面貌和其他大学有一个基本的不同。而西南联大三校能够合作,就是因为它有很多好的教授,教授之间互相又很佩服的。同时还有一个西北联大,立刻就垮掉了。如果大学在一起合作,对队伍、对朋友、对同事们,没有一点敬重的心理,很难稳固起来,一下子就会因为一个小问题吵起来,就不能合作了。

陈先生认为,西南联大能够联合下去,就是教授之间有互相尊重的心理,大家不管对政治的意见,对社会的意见是否相同,但对于对方的学问,很多情况下都有相当的尊重,所以学校就能维持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7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西南联大行思录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