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一番后,梁教授很快转移话题,“大家别光顾着说我的事情了,苏亦同学,你也别愣着,先跟王老介绍一下遗址展览的情况吧。根据你们杨队长的介绍,整个展览你不仅帮忙撰写大纲,还全程参与展览的布置落实,甚至,工作站中大量的文字、图片展品都是你亲自完成的。所以,要论对整个展览的了解程度,你们杨队长自问都不如你,所以,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展览,其他的,稍后再说。王局意下如何?”
今天的主角是王也秋局长,不是苏亦,也不是梁钊韬,所以,他俩都没法喧宾夺主。
好在王老表现得足够随和,并没有太多的大领导架子,对于梁钊韬教授的提议并没有拒绝。
然而,王老却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一下,你的整个策展理念,以及跟历博通史陈列的异同之处。”
这种情况下,苏亦原本准备好的那些照本宣科的讲解词就废了,根本就没法用。
甚至,没法像之前跟小学生一样去做科普讲解。
因为,眼前的这些都是大佬,都是专业人士。
不管是王老这样的学者型官员,还是梁钊韬这样的学界大牛,或者是黄玉治、杨式挺,亦或者是跟在后面存在感不高的商志谭以及古运权等人,大家都是专业人士。
他们也不需要苏亦科普性的解说。
他们想要的是干货。
于是,苏亦就给他们干货。
“这一次河宕贝丘遗址的展览属于考古发现类展览,所以展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考古发掘这个主题来设计的。”
王老问,“考古发现类展览?这个说法倒是挺新鲜的。”
梁钊韬笑,“应该是苏亦同学的学术术语吧,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苏亦连忙解释,“确实是我的个人说法,只是一家之说,还没来得及发布论文,主要是现阶段国内可以去做研究的陈列展览并不多。”
王老说,“国家各行各业都开始进入正轨,咱们考古文物系统也是如此,未来的陈列展览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你有志于此的话,未来大有可为。”
说到这里,王老话语一拐,“说说你提的这个考古发现类展览吧。”
苏亦解说,“目前以考古发现为题材举办的陈列展览,暂时被我归类为考古发现类展览。五十年代,半坡遗址的现场成果展,也是一种考古发现类展览,也因为有此展览,才促成我国第一座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诞生。”
听到这里,王也秋局长跟梁钊韬教授两人相觑一笑。
王老还打趣说,“小娃娃心气很高啊,你这是想在河宕遗址继续盖起一座遗址博物馆啊?”
苏亦说,“学生,并无此想。”
王老却摆手,“有此想法也理所应当,然而,以国家这个阶段的现状,是无法维持众多遗址博物馆的运转的,而且,河宕遗址太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