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提到另外一句著名的话,“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邹先生说完,问,“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自然是不知道。
要是都知道。
就没苏亦什么事情了。
偏偏他们不知道,苏亦就被邹先生喊起,“苏亦,你跟大家说一说吧。”
之前,研究复试的时候,苏亦就曾经说过自己读过顾颉刚的《古史辩》,显然,这是邹先生记得了。
实际上,北大的诸位师长在学生年代的时候,没读过顾颉刚《古史辩》的人极少。
邹先生不仅读过还精读。
好在,他没问多困难的问题。
不然,苏亦就尴尬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邹先生刚才提到的,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这句话怎么了解呢?也很好了解。”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例如:周代,人们起初认为最早的帝王是大禹;到孔子时,人们心目中最早帝王向上提早到了尧、舜;战国时,文献里有了更早的黄帝、神农;汉以后的描述中有了更早的盘古。所以,就是时代越靠后,传说的古代史部分就越长,甚至后面连神话故事都出来了。”
“第二点,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这句话,也不难理解。例如,关于舜,舜被孔子时代人们看成是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里就成了全方位积极有为的圣人,到孟子时代增加了‘模范孝子’内容。”
“第三,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确切状况,但是,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例如,我们不一定知道实际的夏商史是怎么样的,但是,可以知道东周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夏商史。这部分,如何知道?自然是从古文献以及考古资料多个方面去了解的。”
“实际上,1923年,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这篇文章里,就已经系统地发表了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学说。”
说完,苏亦望向邹先生,像是个等待表扬的三好学生。
邹先生给予肯定,“讲的挺好的。”
那么古史辩讲个啥?
就是单纯的辩论古史吗?
并非如此。
作为疑古学派的领袖人物,顾颉刚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要告诉世人古史不可尽信。
疑古学派把一批古书考订为伪书,对中国最早的古代历史产生了怀疑,因清理伪古史形成古史辩学派。
他的观点,安全就是动摇了人们一直以来的固有观念。
这样就彻底打破旧有的认知,是的中国上古史需要重新研究、认识和构建。
听起来,顾颉刚还挺牛掰的。
实际上,这位先生也挺牛掰的。
然而,疑古学派就没缺点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