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第一五四章 大明契约论
杨丰的恶行成功引爆了儒生们的怒火。
当然,引爆他们怒火的还有皇帝陛下的不作为。
对于这场斗殴,皇帝陛下选择了和稀泥,第一,那些义女们都有治外法权,所以没法惩处,第二,一群饱读诗书的儒生,和一群还没成年的女童当街斗殴,这要是大张旗鼓的传播开,你们觉得是她们丢人还是你们丢人?所以最终当应天府上奏,御史抨击,文臣一致进谏后,最终的处理结果还是让杨丰约束一下他的义女,另外受伤的无论儒生还是义女,都赐十贯钞当医药费。
至于那些翰林的登闻鼓上奏,这个留中不发,不给处理就行。
而且皇帝陛下还下旨,要那些官员奏事都走正规渠道,登闻鼓是给百姓鸣冤的,你们奏事就奏事,跑去敲什么登闻鼓啊!
你们需要敲那个吗?
把奏折直接交通政司不就行了?
总之皇帝陛下的处置,完全不符合他的风格。
这也让儒生们得到鼓励。
这就是鼓励。
皇帝陛下表明了态度,他不会干涉对杨丰的抨击,最多他也不会回应这种抨击,所以你们喜欢怎样做就随便吧,当他看不见就行。
既然这样那就没什么可说了。
紧接着第二天,京城街头就出现了大量揭贴,甚至还都有儒生守在揭贴旁边,向百姓解释其内容,无非就是杨丰的种种恶行,还有他这些行为包藏的祸心。虽然面对他的时候,就算拿着弩也不敢扣动弩机,但只要不是站在他面前,儒生们还是非常英勇的,再说那也不是那个儒生怯懦……
怎么是怯懦呢?
那明明就是顾全大局!
明明就是为了维护大明礼仪之邦的形象。
毕竟他是友邦使者。
像那些士子都是饱读诗书,在礼这方面是非常重视,哪怕面对一个嚣张跋扈的友邦使者,那也只能以礼相待,所以就算手中有弩,也不能真就朝他射过去。但这与怯懦无关,绝对不是怯懦,事实上这件事传到扬州就已经变成那个士子恪守礼节,所以宁可退让来顾全大局。
不就是话语权嘛!
在京城的确无数双眼睛看着,出了京城还不是文人们的嘴?
至于市井流言……
那当然就是市井流言了。
总之当日发生的情况,就是翰林院几位编修,修撰们带着国子监和京城的一些士子,到登闻鼓院击鼓,向陛下检举两本妖书及其出版者大夏国使者杨丰。
得知消息的杨丰指使其义女当街殴打士子,被众士子们痛斥之后恼羞成怒竟然拔枪相向。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士子们顾全大局没跟他一般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