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果每天在路上行走时,我们总是躲避着与陌生人的目光交汇,那岂不是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破碎不堪吗?这种不断逃避他人视线的行为,仿佛就像是在心中筑起了一道高墙,将外界的温暖和善意拒之门外,只留下一片孤寂和冷漠。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逐渐失去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封闭和脆弱。每一次对陌生人目光的躲闪,都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压抑,久而久之,这些被压抑的情感便会如同碎片一般散落在心底,令人心碎不已。
谢天谢地,我们似乎有一套内在的防御机制来应对被拒绝和被孤立的感觉。心理学家们做了另一个奇妙测试,他们借助一个网络传球游戏,来使实验组的被试感到被排斥和孤立,对照组则没有这类感受。然后给他们看一系列面孔,要求被试判断这些面孔是否也正看向他们。结果是,相比对照组,那些感到被排斥的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面孔正看着他们,而那些目光实则略有躲闪。
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仔细地观察对方的眼神变化,那么就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洞悉到其内心的活动状态:究竟是持赞同态度呢,还是抱有反对意见;到底是心情愉悦呢,亦或是满腔怒火;是出乎意料之外呢,还是尽在意料之中。然后,我们便能依据这些眼神传递出的信息,随时随地对自身的沟通策略做出恰当的调整和改变。如此一来,最终的沟通效果将会产生天壤之别、高下立判。
第一,有些人眼神慢慢地下移着,不敢与别人对视,仿佛这样就能够将内心的不安隐藏起来。人们的目光游移不定,时而落在地面上,时而又转向旁边的物体,但始终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下意识的动作,正是他试图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胆怯和不自信的表现。
他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可能是能力不足,也可能是经验不够。这些自知之明让他在面对挑战时显得有些怯懦,害怕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遭受他人的质疑或嘲笑。于是,他选择了用视线下移来逃避,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被人看穿。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只是暂时地掩盖了真实的情感,却无法改变内在的状况。如果他想要克服胆怯和不自信,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逐渐摆脱这种困境,成为一个更加坚强、自信的人。
2.当一个人的眼球开始快速转动时,这通常被视为一种明显的恐惧表现。这种行为可能暗示着他们正在经历极度的不安或害怕,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焦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们能够传递出许多非言语信息,而快速转动的眼球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身体语言,揭示了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