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死的选择是特殊权利和主动选择死亡是特殊能力

那么,请问人类的内心满足需要又来自于何处?也许来自于对我们周围的一切造成影响,尤其是好的影响。如同很多人,很在意周遭人们的评价那样,得到好评。

超越评价而内心情景!!!那种平静的情景是,即使我们个体的生命最终将付诸于死亡和虚无,至少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能够为灵魂进化和生命意义,带来一些温暖阳光的辐射光子能量。

没有什么能抹去灵魂刻痕,没有什么能消除智慧滋养的生命光芒,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都会积淀在脑瓜子的生物电波传输的意义。

我们来一句诗词或歌赋,倾听内心,哪怕实施的人和受益的人,无论他们有多么伟大,都最终不存于人世,但是曾经带来的笑容,随着时间流逝。也依旧存在着隽永的色彩。

深入灵魂的传递正能量,这也许就是意义吧。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一个人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足足活了200年,但是一辈子都没有与其他的人类或者动物相接触。

而另一个人生活在人群之中,一辈子积极地帮助别人,服务于弱势群体,乐于社交交友,并且有很多不错的朋友,但是他的寿命只有20年。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前者是后者的十倍,但是难道说前者比后者更为有意义或者满足吗?

也许会有人反驳,但是我们的观点还是后者的人生更为有意义。

因为不论死亡何时降临在人的身边,终究会降临在人的头顶。

而前者的生命时间虽然长,但是他生命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是同样的孤独和循规蹈矩,相同相似的快乐也许确实能带来个人一时的欢欣,但是当目光投向死后的未来时,孤独活着的个体却难以找到个人的存在在社会延续下去的意义。

在这一点上,后者20年的人生可能在社会维度上比前者200年的人生更为长久,而后者从人生的 “意义”中获得的满足感也会更大。

也就是说,其实想要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而不是陷入一种虚无感的最好办法还是去贡献于这个社会。当人感觉到虚无时,一方面是太闲,一方面是活得太孤立,这种时候去做做志愿者,或者选择去做一些公益事业,可能这种虚无感就会有所缓解。

就如同泰戈尔所言——“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句话似乎就在诠释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方式。

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值得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几年前,在大学图书馆里,当原文作者读罗洛·梅时,作者几乎没有把他和存在主义联系起来过。那时候只是单纯地吸收知识,想要懂得更多,想要与众不同,在这样的“驱力”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共10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