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脸激动的朱舜水不同年轻的王夫之似乎并没有被王罡大义凛然的说辞所感动。却见他低头思略了一番后直截了当地反问道:“以国学为本固然是好。不过据在下所知香江商会等财阀资助开办的私立学院在向学员教授学问的同时往往还会酌以一定的手艺技能名曰实业学校或专业学校。不知王副会长对此有和见解。”
被王夫之一语道破心机的王罡不由楞了一下随即憨然一笑道:“这个嘛不瞒王公子商会出资办学校确实也有为自己培养专业人才的意思。像香江商会开办的私立学校就往往会招收一些资质聪怡的贫寒子弟与之签定和约一旦学子学成便要为商会工作上五六年甚至十来年。我杭州商会自然不会去做这种误人前途之事。更不会借东林的名头行逐利之举。只是商会希望在学院的基础上再开办一所附属农校。”
“附属农校?可是教授务农的学校?”这下可轮到王夫之和朱舜水惊讶得一头雾水了。由于弘武女皇出身商贾以商起家。传统的重农抑商正逐渐被商农并重、甚至重商抑农所替代。王罡身为江南商会却宣称要办农校乍一听起来确实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准确的说应该是研究农务的学校。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既然商务都需要建立专门的学校进行研究更何况是关系国家社稷根本的农务呢?正所谓耕读继世长嘛。”王罡得意的解释道。
“好个耕读继世长。耕读确实是吾辈读书人的一大传统。”朱舜水抚着胡须点头道。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固然是读书人的正途。但梅妻鹤子以山林为友以清风明月为伴酒后放歌于微酣大醉之间或者抚无弦之琴或者听无乐之曲亦是读书人心中招之即来的难以忘怀的情结。如此看来开办一所附属学院的农务学校似乎十分符合这一古老的传统。
然而王罡心目中的农业学校可远没有朱舜水想象中的那么浪漫。事实上与香江商会开办商学院一样王罡筹办农业学校亦在为商会谋利。从玉米、土豆等美洲农作物的传入到香江商会在北方草原养殖绵羊用以应对纱荒的举措再到南洋财阀种植橡胶开橡胶制品。王罡虽不懂农务却也认识到了农业日后的巨大潜力。这里的农业当然不是指单纯的种植粮食作物。其中包括棉花、橡胶、油棕等等之类的经济作物还有畜牧业与养殖业。而这其中的许多物种都从海外泊来的。如何让其适应中原的环境、如何增加其产量质量以及马牛羊的配种等等问题都需要有更为专业机构进行研究。因此在向工部尚书方以智咨询了一番后建立一所农业学校为商会开新的经济作物、连带培养相应的管理人才的想法便在王罡脑中逐渐形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