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京铁路的完工,户部的负担也轻松了许多。
许多人前往兑换本金和利息,也有的人试图抢购国债,但却被宣布已经停止发行,气愤的捶胸顿足。
有些东西随处可见的时候无人珍惜,等它有了稀缺性的时候,所有人便会像闻到血的鲨鱼般蜂拥而至。
“工部,漠北铁路勘察如何,是否可以开始修建?”
文章中以河南举例,在永乐、洪熙大搞西北人口和江南人口迁入河南前,河南人口不过二百万,耕地也不过二千七百万亩。
只要民间适应了国债,并从这次国债连本带利兑换享受到好处后,那么大明发行的三千六百万贯建设国债就不愁没人买。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他们恰好就是大明整个阶级中的中产者。
郭资与黄福早有准备,故此连忙作揖。
在百姓们不知所谓,欢度新年的时候,天下各地的《大明报》在正月十六清晨发行各地报社。
“去岁,天下户数一千八百四十五万六千余三,口数九千七百四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五”
郭资显然早就知道朱高煦的安排,故此不紧不慢的作揖应下。
“如今,国库及天下常平仓之中积存折色尚有二千六百三十五万贯,另有不可动黄金四百五十八万二千五百四十两三分九厘。”
朱高煦将目光投向殿上的黄福,黄福身穿朝服作揖道:
“回陛下,漠北铁路第一段自鹤城往海喇儿城已经勘察完毕,全程六百三十里,比预计的少三十里,此外造价比较平原略高,但也没高出太多,造价三百八十万两,考虑到当地冬季漫长,故此冬季用于收集运送材料,仅有夏秋两季可以动工,故此工期约四年。”
“洪熙五年正月初一,大明银行储户三百四十六万三百五十七,储蓄四千五百二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七贯五百三十七文,国债发行三百五十六万四百二十三贯,需支利息十七万八千余贯。”
“去岁,朝廷自户部支取二百八十三万贯,岁末需要兑国债一百二十万贯,连带利息十八万贯,合计一百三十八万贯。”
随着大明朝的人口不断膨胀,地方上的田价越来越高,投资土地的回报见效太慢。
“去岁,朝廷田税、商税、关税、矿税合计折色为四千六百二十七万四千三百二十七贯。”
铁路国债朱高煦是不准备发行了,这本来就是用来吸引第一批百姓投资的噱头。
在朝廷大搞人口迁徙后,河南人口在不到二十年间翻了一倍,如今人口四百余万,耕地却仅增加到三千三百余万亩。
洪熙五年正旦朝会上,户部尚书郭资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各项情况。
只要民间开始炒国债,朱高煦就可以立马发行利息更低的其它国债,从大明中产阶级手中获得大量他们窖藏的金银铜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