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勋点了点头。
事实上一直到唐代,官制都不健全,为此发明了各种临时性的使职,以弥补官制缺陷。
说白了就是官太少。
前汉时七八千人,到大晋朝万余,到盛唐时一万八千,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实也是朝廷对天下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但还是不够。
在邵勋看来,大晋的官制问题比唐朝还严重,很多部门完全可以砍掉——事实上南北朝及隋唐就裁并了很多部门,然后又新设了一些部门,变得更加合理了。
“国朝官制缺陷甚大,阙员甚多,以至于三品以上高官往往自辟僚属,却事倍功半。”邵勋说道:“如此,或可改革官制。”
“如何个改法?”裴宪来了兴趣,问道。
“只是有个粗浅的想法,还得仔细斟酌。”邵勋一笑,道:“我意分九品为正从,最上者正一品,最下者从九品。”
官品分正从后,就从原来的九级变成十八级——如果再加个上下之分,那就是三十六级。
官品级别翻倍,并不意味着官位数量翻倍,这更多地是把各种官职细分。
比如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以及诸曹尚书都是三品,事实上它们之间是有上下之分的,完全可以区分开来。
当然,官员数量肯定也会适当增多一些,这就是邵勋的本意了——做大蛋糕。
你们不是对武人、胡人抢官位不满么?那好,我早想改革这个一坨屎般的官制了,趁着此番攻破平阳,威望大涨的有利时机,将九级官变成十八级,适当增加一些官位,堵住你们的嘴。
裴宪很显然想到了这一层。
多年研究制度、仪礼的经验,让他下意识明白这里面有很多机会。
他与卫展对视一眼。
卫展微微颔首,似乎也看出来了,并较为满意。
裴宪暗暗松了口气:梁公终于没有“倒行逆施”到底,终究还是知道士人支持的好处的,这不就给士人发官位了吗?
就是这个扇一耳光再给点甜头的做事方式,实在有点——奇特!
不过裴宪不得不承认,梁公这一手玩得漂亮,因为很明显会收获士人的感激之心。
“景思,你向来精通朝仪、宪章,此事你要帮我。”邵勋又道。
“遵命。”裴宪有些激动,应下了。
对他这种不爱财、不好色的人来说,最喜欢青史留名了。
撰写新朝典章制度,绝对戳中了他的爽点。
卫展羡慕地看了他一眼。
士人嘛,年少时或多或少都有点挥斥方遒、安邦定国、建立勋名的想法,陆机的《百年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裴宪得到了这个机会,必然会清誉大涨。而他却只能去五兵曹处理有关兵家子的俗务,高下立分矣。
清职和役门,谁都知道选清贵之职啊!
同时也有些满意,梁公虽然对士人多有打压之举,但好像多出于无奈,身不由己,并没有把士人一棍子打死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