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现在,作为方书安等人的对手,他们是学乖了,不到特殊时刻,绝对不会站起来反对。
在后边打冷枪,掣肘,虽然不是那么明显,但效果不一定差。
“陛下,今年粮食产量虽高,但是不能保证每年都如此,臣以为,还是不要大量酿酒的好,还是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才是最好的打算。”
清流当中,老顽固不少,他们执着的认为,粮食就应该拿来吃,而不应该大量酿酒。
东林党众人,尤其是左光斗,看见清流那些人开始冒头之后,便选择了低调。
他们引火的目的已经达到,剩下怎么交锋,是清流的事情。
泰昌登基之初,提拔不少清流和东林党人。
这些都是按照万历的要求,要平衡朝堂。
按照他的意思,是担心泰昌压不住朝堂。毕竟万历在位几十年,当初能和他对手的张居正之类,早就被搞的名字都成了禁忌。
现在么,泰昌刚上位,朝廷还都是以老方马首是瞻。万历担心儿子没有自己的手段,所以初衷就是让朝堂上多两方势力。
至少不能让齐楚浙党为首的老方一家独大。
不过么,泰昌心里知道,清流和东林党的作用,也就是防止方从哲等人权势过大。
要是说想办好事情,还必须靠方从哲等人。
东林党和清流,想要办好改革的事情,那是万万做不到。
计划很美好,但是赶不上变化。
谁能想到,最初的目的是保驾护航,等到现在,却成阻碍改革前进的事情了?
如果现在朝堂上没有这么多清流和东林党,那么白酒外销根本就不会遇上什么问题。
毕竟此前茶叶、瓷器、丝绸的销售,都已经十分成熟,每年只要定期做好订货即可。
同样是外销,到了白酒这里,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唱反调?
当然,也有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有关,出发点没有问题,可是不分青红皂白,有些说不过去。
如果说粮食的产能有问题,那么大规模卖酒肯定不合适。
东林党和清流们,此前并没有做过调查,自然不清楚,今年粮食的产量和进口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如果他们知道,光是整个商业联盟存的粮食,都能供应大明小半年的量,会是什么样的想法?
当然,方书安和张田余,绝对不会说他们囤积了多少粮食。
一旦有风吹草动,粮食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下跌,那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现象。
但是吧,这个事情又不能一点都不提,要不然,那些清流还以为,粮食会是影响大明生死存亡的危机。
好在,除了商人,户部也清楚粮食大致有多少富余。
因为他们几个大型粮仓,已经存满……
李汝华本来不想出列,但是看着那些清流们只会夸夸其谈,他也不打算让小弟出面,干脆自己出马得了。
现在,他是越发的觉得,要和清流划清界限。
此前吧,作为户部主事,他并没有在齐楚浙三党联合之内。
事实上,作为户部一把手,那时候更多的是和老方顶牛。
毕竟,不管老方要做什么事,只要是花钱,都需要向户部伸手。
那时候,李汝华手里可是没钱,尤其是在辽事问题上。
库房里干净的耗子都要饿死了,他怎么可能会与老方相处的高兴?
事情么,总是不断的在发生变化。
随着方书安等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建议拿出来,整个大明的财物情况,迅速好转。
于是户部在几年之内,从库房里漏风变成塞的爆满,这样的户部,怎么可能再和首辅对着干?
更何况,他李汝华还因为工作能力的突出,成功进入内阁,成为次辅!
这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啊!
可以想象,在可预见的未来。
只要不是有什么突然的变故,他就将是下一任首辅。在大明内阁历史上,基本就是论资排辈的过程。
除非是,皇帝有意看重某一人,先将排在前边的某个人暂时拿下,发配到边疆当个什么要职,待上半年以后再调整回来,依旧进入内阁,虽说只是转了一圈,但是排名已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