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夜合目光闪了闪,露出一抹似笑非笑,转瞬隐去,长睫轻眨之下,星眸中晦暝一片,看不出她此刻心思。
“那混账小子到底怎么调教乔儿的?!”南氏低了低头掩饰住眉宇间的焦急——亲兄妹啊,做哥哥的那么厉害,这妹妹为什么一次比一次让人觉得“她不适合在长安混”呢???
就算南氏出身不高,城府在身份差不多的贵妇里头一直垫底,她都知道,在太后无意追究一件事情、且给出了息事宁人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最好的应对就是顺从太后的意思,而不是继续逞能!
原因很简单:多说多错!
尤其盛睡鹤此来长安,目的是要参加春闱,就算想在太后面前表现,也该在金榜题名之后!
这会让盛惟乔转禀他对碧水郡之事的看法,如果没用,徒然折了才名;如果有用,那更悲剧了,直接打脸现在还在碧水郡殚精竭虑的朝廷钦差以及所有参与追查此事的众人!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影响他金榜题名——更可能是坏的影响!
要不是怕在太后跟前失仪,南氏这会简直想跳起来阻止盛惟乔!
“令兄?”孟太后脸上原本的笑意淡了些,想了想,才道,“噢,就是你那个要参加来年春闱的兄长?据说是南风郡的解元?”
这句话在南氏听来,已经是很明显的暗示了:你这哥哥是要参加来年春闱的,他还是个解元!你打他旗号小心点!别坑了自家人!
然而“不适合在长安混”的盛惟乔也不知道是没听出来,还是听出来了也不在乎,道:“回太后娘娘的话,正是!”
大概看她这么孜孜不倦的犯蠢,太后也不想继续挽救了,沉默了会,说道:“你那兄长年纪不大,这年纪就能做解元,显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既然如此,你就说吧!”
盛惟乔谢了恩,深吸了口气定神,才一字字道出盛睡鹤教的说辞:“家兄以为,此事恐怕与茹茹有关!”
“茹茹?!”就像盛惟乔才听盛睡鹤这么说时一样,闻言满殿皆惊,包括方才神情一直很镇定的桓夜合,眼中也流露出分明的惊愕!
太后脸色急剧的变化着,似乎在进行着极激烈的考量,片刻后,才从齿缝里挤出三个字:“继续说!”
盛惟乔努力维持住嗓音的平稳:“家兄说,朝廷上下人才济济,怀珠抱玉者不知凡几;碧水郡作为桓公故里,向来也是政通人和。何以孟八公子与小王爷在碧水郡出事儿后,朝廷钦差千里迢迢赶去已有多日,至今毫无线索?”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凶手做的太干净太利落,以至于钦差无法找到蛛丝马迹追查,故而彻查陷入僵局;”
“还有一种就是,钦差未必没有发现端倪,只是兹事体大,碧水郡与长安相隔迢递,担心千里传书,中途走漏风声,于国于家不利,故而假称尚无结果,只待掌握确凿证据之后,亲自北上面奏!”
“至于前一种,家兄经过反复思索后,以为十分可疑。”
“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番出事的孟八公子与小王爷皆是贵人,朝堂上下,对此事都十分关注,特遣钦差前往……当今之世,论势力、论人才、论正统、论名分,谁能与我大穆朝廷相比?钦差久查无果,断无可能!”
“所以只能是后一种——钦差已知真凶,只是还在搜查、整理铁证!”
“如此,家兄从碧水郡之事所引起的后果反推,认为郑国公与高密王因爱子在碧水郡的遭遇,互相怀疑,近来很有些争执。而无论郑国公还是高密王,都是朝堂栋梁,因此生出龃龉,却非黎民之福,反倒易为外人所趁!”
“再者,孟八公子乃是太后娘娘的嫡亲侄儿,小王爷更是太后娘娘的皇孙!”
“这两位一个失踪一个受伤,太后娘娘焉能不心疼?”
“太后娘娘乃是我大穆朝最最尊贵之人,言行安康,莫不牵动天下关系社稷!”
“臣女说句诛心之语——碧水郡之事,看似受害的只是孟八公子与小王爷,实则意在朝堂、意在太后娘娘!”
“这等丧心病狂之举,海内谁能行之?”
“家兄以为,唯有茹茹!”
盛惟乔一番话说完,只觉得里外三身衣裙都已经被冷汗湿透,这时候才感到后怕与忐忑,然而话已出口,孟太后沉默良久,却什么评价都没有,只淡淡道:“哀家忽然感到乏了,你们都先退下吧!”
太后这会的脸色非常复杂,看不出来是否动怒,但众人也不敢造次,包括还被她搂着的桓夜合,都忙轻轻挣出她怀抱,敛衽行礼,轻声告退。
一行人出了偏殿,几欲吐血的南氏一把抓住盛惟乔,正要痛心疾首的说她一顿,身后舞阳长公主却加快脚步跟上来,笑道:“盛家小姑娘,到本宫这儿来,正好出宫的路上,陪本宫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