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能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相提并论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格里尔逊!
而这部《漂网渔船》可是格里尔逊的代表作之一!
如此优秀的一部纪录片竟然也参加了这一次的国际电影节,实在是让人高兴。
作为和法国人关系复杂的国家,意大利也选派的电影参加,不过他们似乎对法国人举办的这个电影节没有多大的热情,一共只有三部意大利电影参加,只有其中由勃拉萨蒂执导的《太阳》还算有些名气。
意大利人向来看不起法国人,尤其是在电影上,从这一次嘎纳电影节他们参加的热情就可以看得出来。
波兰也有电影参赛,其中,莱伊台斯的《每天每日》很受好评,而这部电影受到人们赞扬的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这部电影有着“浓重的梦工厂学派”的风格。
可能人们在看波兰电影的时候,或说如今地波兰电影人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都会想到我的波兰背景吧。
除了波兰,瑞典也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
从电影明以来。瑞典就是个电影大国。虽然从地缘上看,瑞典是个边缘地区,人口也少得可怜,但是这里向来都以生产电影名人著称。其他的不说,光嘉宝、斯蒂勒、斯约史特洛姆现在就已经成为瑞典电影人的代表了,在好莱坞,瑞典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他们带来的典型的瑞典风格,也给好莱坞电影的展带来了巨大地贡献。
近几年来,瑞典地电影展呈现下降的趋势。人才外流越来越严重。很多瑞典电影人都不愿意在呆在瑞典工作,他们有些人去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更多的则是来到了美国,来到了好莱坞。
人才的外流,使得瑞典电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状态,而资金以及地理上的限制,也使得这个曾经的电影大国,变得越来越沉沦了。里,在世界电影人地眼里,瑞典,这个北欧国家,依然在电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无法被动摇的。
第一届的嘎纳国际电影节中,瑞典导演古斯塔夫.艾特格伦的《矫揉造作的杜朗》就是部先前在瑞典以及欧洲引起较大反响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不过和瑞典相比,让我有些意外地是,苏联这一次竟然也拍出了参赛的队伍。而且代表苏联电影人参赛的是不仅仅有蒙太奇学派的那帮人,还有其他对电影有着不同理解的人,阵容很是庞大。
爱森斯坦执导地《总路线》,很受人们的瞩目,在欧洲人看来。这个在蒙太奇上做出深刻研究的年轻人的电影。十分的神秘,充满了蓬勃地生命力。
库里肖夫地作品《快活的金丝雀》也出现在名单之中。作为蒙太奇学派地两个旗手。埃森斯塔和库里肖夫两个人算是苏联电影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