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之外的马六甲海峡,槟城。
这座建立于1786年的自由港,到今天已经有九十三年的历史了。早起仅仅五十余居民,现在也发展到了将近六万人。
这里有英语教学的大英义学,也有汉语教授儒学的五福书院,乃至槟城里有些年头了的五福堂广州府会馆。
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几乎整个西欧国家的人种商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基督教堂自然不可或缺,但是佛庙、蛇庙,乃至中国人的传统宗祠,也缺不缺少。当然,当地土著马来人也有他们的文化痕迹。
这是典型的殖民地海港城市,只要能带来财富,英国人并不压制华人、土著的势力和发展。相对于西班牙和荷兰治下的中国人,英国人治下的国人无疑安全的很多。
虽然随着秦军在兰芳的横插一刀,不管是雅加达还是马尼拉,华人的地位都大步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这两个没落的殖民帝国,暗中却对华人的发展设置了更多更大的阻碍。
槟城站只是军情处改革以后的南洋司下属的一个三级情报站,往日里整个槟城站都只有五个人,他们在南洋司的地位是处于被省略的位置的。而今天,一种担负使命的重任感充斥着这五个人的内心,他们接到了军情处本部直接发来的电文。
五个人三个人的身份是商人,一个是教书匠,还有一个是在港口谋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一点法语和德语。
除了居中联系,掌控槟城站的教书匠站长。其余四个人都长期活动在港口,要监视入港的六艘日本军舰的动静,那是再简单不过了。
很快,六艘战舰不仅自身牢牢的被槟城站盯紧。就连它们的照片也落到了站长手中。
日军要在槟城站歇息两日,补充燃料、淡水、蔬果、粮食、肉类,日本海军的伙食可是全面学习英国做派,跟陆军待遇比起来,真心是大富翁和平头老百姓。
日本水兵吃的都是精米。而日本陆军和众多的普通日本人,吃的只是经过一次脱壳工序的糙米,由于颜色呈棕黄色,因此也被称为“玄米”。这种米就是稻米碾去颖壳之后,仍然保存了一些皮层组织(也就是俗称的“糠”),其中包括糊粉层和胚芽等,所以煮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吃起来口感不如经过精加工的白米。但是糙米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却比白米高出很多。
在古代日本,能够吃到加工过多次以后的精米的,只有少数贵族大名。以及一等武士(大名身边的亲信内臣)。因此精米在古代日本也被称为“银粒饭”、“银舍利子”,只有贵族和诸侯才能经常吃到经过三次加工的精白米。元禄年间(1688-1704年)日本连年丰收,稻米多得吃不下,于是底层平民也开始把糙米碾成白米吃,吃起来很香,于是在一般武士和普通市民当中也养成了爱吃“银舍利子”的习惯。但是由于只吃白米饭、副食摄入的范围又有限(日本副食通常只是干菜、梅子和腌渍咸菜),从而产生了一种意外情况,就是脚气病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