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徐小乐从佟晚晴那里学到了什么,大约就是“侠义”两个字。当然,佟晚晴也是在家作姑娘的时候,从跑江湖的艺人、行商那里听了些传奇故事,带着浪漫和好奇,自己脑补出一堆“侠义道”的处世准则,与真正的江湖相去甚远。
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其中之一。
徐小乐道:“咱们木渎这么大个镇,林林总总、远远近近加起来,上千户人家总是有的吧,却连一家医馆都没有。我觉得很不合适。”
自从有医生这个职业开始,地位和收入就很高。作为高收入人群,肯定是要挑地段安家的。住在城里肯定环境更好、生活更便利,收入会更高,子女也更容易接受高质量教育。
尤其是医生都靠着自己本领走天下,没有田庄要打理,也没有生意要看顾,完全不受地理局限。所以两京的医馆多过省城的医馆多过府城的医馆多过县城的医馆,并不是没有道理。
木渎在徐家落户之前有没有医馆已经不可考证了,不过自从徐小乐他父亲去世、哥哥失踪之后,木渎是真的再没有过医馆。碰到庙会、赶集,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人群中偶尔混着几个摇铃的游医,或是卖大力丸的江湖客,这就是木渎百姓最常见的医疗服务。
于是徐小乐就说:“我想把徐氏医馆再开起来。”
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静静看着徐小乐。
佟晚晴道:“你知道开一家医馆要多少银子么?”
徐小乐道:“其实只开医馆并不需要多少银子,是医馆连带药铺一起开才要银子进货。我不过就是把游医变成堂医罢了,开了方子,抓药还是得病人自己去抓。”
唐三婶倒是很支持徐小乐回木渎发展,一直待在城里,万一被谁家截胡了呢?徐小乐可算是手艺人,技艺越精湛,越容易被人看上。即便是豪门大户,也很乐意将庶出的女儿或是远房的侄女嫁给这样的年轻俊杰。
唐三叔就道:“你就不在城里了?在姑苏城谋个前途可要简单许多。”他替徐小乐的前途着想,自然觉得木渎不如苏州,却不知道自己老妻在一旁死命瞪他,恨不得踢上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