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第一张第一题,便让李晓峰有些挠头。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请问,桓魋有对孔子不礼貌吗?孔子有德,桓魋真的不能把孔子怎么样吗?
顿时,李晓峰腹议不已,这是什么题目,如果按水蓝星的解读,可能就是孔子被桓魋追杀,可是,这李晓峰的记忆之中,孔子面对桓魋带兵来要包围他,他正义凛然,面对桓魋,他大声地指责桓魋不尊重德,一时间,大地震颤,天空雷声阵阵,吓得桓魋不得不对孔子跪下磕头致谢。
为此,这还在当时的国家成了一段佳话,正如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
提起笔,沾了一点墨,然后又放到了笔架上,然后又取出了一张粗布厚垫,有了粗布厚垫在下面,防止墨汁向下渗透到第二张试卷之上,影响试卷的卷面。
最后,李晓峰才再一次拿走笔,看了一下试卷,确信自己不会答错后,便在那第一题下面写下了答案。
清秀的小楷,公正而美观。于是,他又向下面看向第二题。
《韩非子?主道篇》中: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韩非子半圣面对事情的态度是如何的?
韩非子,作为法家的半圣存在,他可以说是已经集法家大成者,以法治天下,成了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从而一举成为半圣。
而他的那本《韩非子》二十篇也成了他成圣的圣物,一举把他推到了半圣,为法家思想的延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题目可以说是很简单的,这也是相对于李晓峰来说的,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虽然不算难,但是,要把古之圣贤的书都读懂,读完,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再一次确定自己的答案之后,李晓峰便在这一题下面,写上了:旁观者轻,当局者迷;轻者明矣,静者清矣;身动而乱,静而神明;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最后,李晓峰还运用了《论语》中的话进行了概括,当他写完这一题时,顿时,他的这一张试卷立刻发现了阵阵的圣音,特别那句:旁观者轻,当局者迷,不过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已。
当李晓峰看到了第三题时,顿时有点儿疯了,不是别的,而考到了《礼记》之中的句子: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即在《礼记》之中,是如何介绍教学相长的。
相对于这题,要比上面的两题简单得多了,只要把教学相长的原文给写到上面就行了。于是,李晓峰不得不提笔写下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相对而言,《礼记》之中已经足够介绍了这一句的,所以,李晓峰只是简单的照搬就行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