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这個不断的派人在海边巡逻,再加上他们许多人的亲戚都是海边百姓,朱元璋更是禁止他们私自出海。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余部会抢掠海边居民壮大自己,逼迫他们加入海盗这么一个职业。
张汝厚、林福等人在海上自称元帅,他们东借日本诸岛悍夷为爪牙,而西南接交趾,占城等为补充,再加上内接山寇,以为腹心之患。
他们在东南海上建立了许多据点,内外结合,使得大明百法难防,剿不胜剿。
即使朱元璋派了徐达过去,除了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一些海防防御外,对于辽阔大海也无可奈何。
直到永乐时期,这伙反贼依旧十分活跃。
搞得朱棣只能下一道旨意,只要这些人肯回乡为良民,便赦免他们的罪过,不予追究,但是收效甚微。
在永乐元年泉州卫捕获一些逃民送往南京,朱棣亲自审问还有多少尚未逃回大明的,那些人皆言多的很。
这些顽固反明势力使得大明极为头疼,根本就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只能被动的等着他们来,闭关是最佳的选择。
反正损失的只是海边的百姓。
况且苦一苦百姓又不是大明的专属用法。
海上的另一个威胁是倭寇问题。
元代曾两次对日用兵,都以失败告终,官方遂断绝往来。
日本人为得到中国货物,在元代就不断到中国沿海进行抢劫。
入明以后,为祸更烈,“四出剽掠扰濒海之民”,给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认为日本人要帮助胡惟庸夺取帝位,故十分恼火,“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
为此,朱元璋经常派大员到沿海巡视,一方面追剿倭寇,一方面大规模修筑城堡。
但是为了银矿这事,又听从底下臣子的劝谏,狠狠的叱责了一番来华的使者,让他们必须把这伙倭寇交出来。
按照时间线是永乐初年恢复了日本的朝贡贸易资格。
永乐十七年,总兵刘荣在辽东望海埚取得了剿倭的胜利。
从此以后,倭寇的骚扰才大为减轻,但始终未根除。
这显然也是大明推行海禁的重大原因之一。
当然了王布犁显然不会说朱元璋小农意识过于严重,没有远略,只是为了防备这两种敌人,就自废武功。
尤其是因为蒙元的经验,这让朱元璋感觉人一旦入了大海,就不容易受到他的控制了。
在对外贸易这一方面,作为保守派的朱元璋还不如忽必烈开放呢。
要不是王布犁建议在科举当中加入算学,朱元璋都打算把这门学问从国子监当中废掉。
像祖冲之的缀术,在唐代还挺流行的,可是在大明数学衰竭,是书遂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