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两次门庭,免了数次官职,起起落落,今沦为阶下之囚,可留下了什么?”
“犹有万贯家财、宏敞华屋、美姬如云。”秦九韶不知是在自鸣得意还是自嘲。
李瑕道:“我不放你回去,这些都是空的。”
“那只论一世成就。在座诸位能高于我的,寥寥无几。”秦九韶遂环顾了这驿馆大堂一眼,道:“此间,多庸才。”
只这一句话,众人皆怒。
因为许多人都知道,他说的很可能是真的,所以更让人生气。
坐在左侧的张弘道、坐在右侧的高长寿,虽然都与秦九韶毫无交集,闻言俱是面露不豫,像是被那“庸才”二字戳到心底。
李瑕却无甚反应,道:“你的书我看到撰营建一篇,本以为你是算学大家,原来还是建筑大家。”
“郡王过誉了,触类旁通而已。”
秦九韶不屑理会周围那些愤怒的目光,先是扫了李冶一眼,点了点头。
只见这老者的目光中透着好奇与考校之色,他便知这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与周围那些蠢货不同。
想必是川陕那位算学大家了。
之后,秦九韶正眼看向李瑕,已不似方才那般倨傲,开始谈起学术之事。
“家父曾任工部郎中、秘书少监,工部掌营建,秘书省掌图书,下设有太史局。我年幼时,因此可借阅大量典籍,可拜访精于天文、历法、建筑等名家”
秦九韶有气节,却没必要与大宋的平陵郡王讲究气节。
之所以先倨后恭,他自有计较。
只要李瑕肯用他,他还有前途富贵。
但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这才刚刚入蜀,他所谈论的东西已经与在东南时不同。
因为坐在上面的那个人在问的就是这些
李冶愈发感兴趣,问道:“你方才未说,算学是师承何人?老夫听闻南面有名家蒋周、李文一等人。”
秦九韶道:“先生是位隐士,不便透露名讳。”
“私下与老夫言,如何?”
秦九韶道:“答应过先生,不提他姓名。”
李瑕遂觉得,如今这学术氛围就是这样的缺点,有才能的人总以为“隐士”高尚,著作不能流传,不知多少了不起的成就因此而消散于云烟之中。
“好,好,还算是守信之人。”李冶却是抚须颌首,继续向秦九韶发问道:“你诗文亦了得,师从何处?”
“诗词文章,师承梅亭先生。”
“李梅亭?了得,了得。”李冶感慨道:“师保万民功业别,向西京、原庙行圭瓚。你有许多好老师呐。”
秦九韶默然不语。
十余年来醉心功名利,今日再想起年少时遇到的诸位先生不愿也不敢再提他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