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人←天==满←时
间…上==把…逢
↕万…一…晴…三↕
↕姓…轮…光…五↕
仰…才…护…便
头…捧…玉…团
看→出→盘→圆
贾雨村“言”:识人看圆?
鄙人前作曾提及英莲咏月诗同士隐、雨村的关联,的确可从英莲咏月诗的韵脚“圆盘”而识假身甄士隐——看出盘圆。那么,这首诗能否识别真身(真作者)?
“三五”即“十五”,“十五”即“是吾”。万姓 三五——是吾万姓!
问章:万姓是谁?
识(Shi)满天人——天上满(一)把(Ba),满清之一把,满一多。
此节余下内容全文引自天涯文学《红楼隐士甄》第一章之“贾化大名说雨村”。
按那石上书云……
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
大名“贾化”,清楚无误写在石上,既然有大名,且看第一回里众人是如何称呼他。
(娇杏)“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
(士隐)“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石头刚说出他的大名,就以别号相称,而且此后几十回,各种场合均称“雨村”,这个现象太奇怪。
雨村的父母怎会给他起如此“不雅”的大名?雨村“善沽清正之名”,怎会以“贾化”示人?会了进士,金榜上不可能写别号,如果写“贾化”,岂不荒唐?当朝皇帝、同僚,更不可能以别号相称。石头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下这一部大书,怎能在一开篇就弄丢了雨村的“大名”?“别号”,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请留意框选字词的对应关系】
雨村唐.韩偓
雁行斜拂【雨村楼】,
帘下【三】重幕【一】钩。
倚柱不知身半湿,
黄昏独自【未回头】(ou)。
细看《雨村》韵脚,似曾相识: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ou)。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可知别号出自《雨村》无疑。韩偓和李商隐之间,有过一段佳话——“雏凤清于老凤声”,北静王夸赞宝玉,曾加以引用;雨村的别号又恰巧与此相关。作者如何这般隐晦关联宝玉和雨村?
雨村吟诵的这首诗,有数字“三”、“一”,明显呼应他的另外一首诗: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看似信笔所写,实际隐藏了惊人的秘密。雨村的“便团圆”暗合香菱的“永团圆”,对看她的三首咏月诗,好戏即将拉开序幕:
香菱咏月·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AN)。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咏月·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AN)。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咏月·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AN)。
【一】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咏月诗的韵脚、文字和字数,都暗合雨村“三五”一诗;香菱咏月时,距葫芦僧判案,已过去数年,作者为何还要将两人紧密关联?每首诗八句话、八个字,谐音隐寓是什么?
再聚焦雨村的对联。
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旁边有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既然“玉”指黛玉,“钗”自然指“宝钗”,为何不缩写成“林薛”?如此一来,明显反衬出林黛玉。“先上玉人楼”、“雁行斜拂雨村楼”。从某种意义上说,黛玉可称“玉人”,她的住所可理解为“玉人楼”。“玉人楼”暗合“雨村楼”;“雁行斜拂”,对看黛玉符码“雁”——“却是一只折足雁”;“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黛玉的丫鬟雪雁、黛玉酒令……
如此紧密关联黛玉雨村,深意何在?北静王说“雏凤清于老凤声”,黛玉讨厌李义山和鹡鸰香串珠。
是否因为雨村吟诵过那些诗句、对联,她才讨厌雨村,进而讨厌李义山和鹡鸰香串珠?如此一来,那可就太荒唐了!
黛玉的仙界形象是绛珠仙子,绛珠仙子曾出现在士隐梦中;香菱、黛玉和宝钗,都去了贾府;三个人都同雨村的早期作品存在深度关联。“二仙”,曾出现在士隐梦里和贾府;雨村,曾出现在士隐家里和贾府。雨村吟诵时,士隐正巧听到……
红楼的背面,正缓缓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