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吾皇!万寿无疆!”一众文武齐齐躬身见礼。
“众卿平身!”郭荣面无表情,不急不缓地道了一句,一挥袍袖,扶着御榻龙头扶手正襟危坐。
“众臣工有事早凑!无事退朝!”随侍宦官说得最多的永远是这一句,然后果然就有人出列,道了句“臣有本凑!”
不过首先一般都是经过中书相公们决议的地方州县事务,无论大小事,早朝时都要凑报一下,然后才是中书相公没有议定,或被门下侍郎驳回,凑章由通事舍人呈递进宫,皇帝朱批过的事情,这时就下诏书。
还有就是皇帝留中,看过但未决定的,这时就皮球踢回给相公们当朝再议,各陈利弊,但最后仲裁的权力还是在皇帝手里,毕竟利于国家但不利于皇权稳固的事情是极少的。
这在三省六部制的时代比较常见,若非皇帝纵容,权臣也很难形成。因为官员相公们实际上分成了两拔,既利于皇帝仲裁,也利于下级官员和小民。
近来大事不是很多,但仅是这些常务就来来回回的就议了上个多时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章钺是坐在人群中百无聊赖,眼看着窗檩外的晨光渐亮,转而有阳光透窗而入,早朝还没完,也不知道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诏以延安郡公、检校太尉、居特进、同平章事、泾州节度使章钺,进右神武大将军、签判宣徽北院事、领刑州安国节度使。”
章钺近来对太尉两个字比较敏感,一个激凌马上就回过神来,抬起头循着声音望去,就见一名宦官立在御阶侧前宣读诏书,而皇帝正面带微笑,双目炯炯地望着他,便立即起身出列,躬身拜谢。
两三名内侍迈着小碎步,捧着诏书和赐发的官服靴帽过来,章钺礼毕便正好双手接过,退后几步转身回位,顿时心明白,这是实授宣徽北院使,遥领刑州安**,多领一份薪俸,但不实际前往上任。
“某移镇永兴军,王德升移镇邠州,侯章移镇泾州,何化龙移镇安州……”李晖坐在章钺右侧,适时地小声提醒道。
章钺点点头,侯章移镇泾州可说是最好的结果,何继筠调到南方可能要用以出战淮南了,也算是不错,但自己可是留在了京中,再出镇地方的机会不是很大了。
接下来是松潘经略使张建雄、副使翟从恩等人正式谢恩,领取官服旗鼓印信,早朝后再配齐属官才能走马上任。然后是兰州建威节度宣崇文、巩州怀信节度史德远、洮州怀德节度刘欣发、鄯州西宁节度孙延寿四位节帅一律加封,以及下辖各州刺史或军州知州领取符节官服印信。
这一趟趟下来已是日近晌午,在值勤宦官再三唱诺下,无人凑事后便再宣读皇帝诏书,留朝中三品以上重臣,以及西征行营、淮南行营立功将士到偏殿赐宴。
这人数可是不少,加起来足有两百人浩浩荡荡地转到偏殿,里面席位一排排的已经布置好了,仍是按品阶排列,并不分什么文武。
宦官内侍一队队地引众臣入席,等人数到齐坐定,杯盘酒盏碗碟和时鲜瓜果饮品轮流端上来,还有年轻俏丽的宫女和内侍在旁伺候。
皇帝退朝后会去休息一会儿,这时还没出来,武将们有说有笑,有的人居然很没形象地开始吃喝了;文官们却是端正地坐着,看到一些武官们的行为,纷纷皱眉却不好说什么。
章钺上前入座,发现左右还是李晖、张建雄,一回头见李重进、赵匡胤等人居然坐在后面一排,不由暗暗一比较,李重进还是加检校太傅、兼侍中、领宋州节度使、充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而赵匡胤领滑州义成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散官荣衔已高过李重进,但仍在自己之下,心中顿时生起一种优越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