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1125章 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有这样一位妻子,代替丈夫孝顺他的父皇,并主动同后宫妃嫔交往,以弥补丈夫与皇帝的嫌隙,让皇帝舍不得对自己的丈夫下死手。

当自己的男人登上皇位,自己贵为皇后,自己的哥哥也可以享受从龙之功,让本家荣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

有这样一位妻子,让她的哥哥舍弃从龙之功,辞去高官厚禄,以防本家势力太大,对自己的丈夫产生威胁,始终把丈夫放在至高无上的第一位。

再想想,当一个男人在朝堂上和那个铁头王吵得不可开交,一次次被铁头王搞得下不来台,想要做掉他,干掉这个铁头忠臣时,

有这样一位妻子,转身回自己的宫中换上朝服肃立于庭中向这个男人行礼,恭贺他道:

“妾闻主明臣直,如今魏征如此耿直,自然是因为陛下已经是明君,我怎么能不向陛下道贺?”

哄男人的最高境界在那一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既安抚丈夫的心,又保下了一位重臣,不让丈夫做出会后悔和阻塞忠言的事。

当一个男人突然生了重病,久治不愈时,

有这样一位妻子亲身照料,衣不解带的侍奉他,还在自己的身上随身带了一包毒药,对这个男人说:‘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最后系毒药一事被部分后世质疑为《资治通鉴》虚构。

原因是认为,当一个皇帝重病,你把毒药随身携带,又瞒着皇帝这不是找死么?

之所以这是长孙无垢瞒着太宗皇帝藏在衣服里的,出自这两句话: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资治通鉴》】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资治通鉴》】

前一句是太宗皇帝重病时的记载,后一句是长孙无垢死前的记载。

细细一看,从前面一句无法得出长孙无垢瞒着李世民。

在这件事情上,光是后半句字面意思就是:

长孙无垢经常把毒药系在衣袋上,说:“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从前半句的上得疾来看,话题的主语是“上”。

也就是说,长孙无垢是在李世民病榻上对他说的,你若有不测,我义不独生。

如果这是对别人说的话,在‘若有不测’前的曰字必定会再来一个主语。

古人写史可能有主观成分,但一群史官成书时的严谨程度应当无可置疑。

怀疑者的观点是认为:一个皇后随身带着毒药侍奉皇帝,若皇帝真有不测,长孙家铁定脱不了干系,绝对会被世人怀疑是长孙无垢害死了皇帝。

这个观点把大唐的其他机构当成了虚设。

首先就把太医当成了蠢货。

皇帝是不是病死,皇后是不是服了自己荷包里的毒而死,一群太医会分辨不出来?

当然,也有观点会认为,长孙家势大,完全可以收买太医,把太宗是被毒死的事情隐瞒,说他是病死的啊。

这就相当于把大唐的其他文武当成了蠢货。

贞观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房玄龄、程咬金等其他和李世民出生入死,又同样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能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能任由你长孙家胡作非为?

再加上魏征那个铁头王在,别看平时吵吵嚷嚷的,太宗皇帝真要没了,他铁定比谁还要伤心,一旦有所怀疑,能不查个水落石出?

更何况那时候的李世民顶多也就是三十出头,那些文臣武将可都还忠着呢。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长孙家也不可能瞒得住真相。

因此,欺瞒太医,伪造死因这个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

自然,皇帝就算真死了,也可以被证明和皇后的毒药没关系。

一旦太宗皇帝真有不测,皇后服毒自尽,只会成就又一段佳话。

但这还有一个大疑点:皇帝万一活下来了怎么办?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这个书生剑好凶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