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戏其实是前个礼拜才临时改的。
围读时的剧本,采用的是原版《罗马假日》的处理方式。
记者开车把公主送回使馆,两人在车里分手。
但陈一鸣心里一直意难平,他早前看这部片子时,就清楚地记得,公主对雨中漫步的念念不忘。
结果导演威廉-惠勒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到最后也没有安排一场雨戏,倒是整了一场游泳戏。
终究还是少了一些美感。
《魔都假日》开拍之后,陈一鸣越往下拍,对缺失的雨戏执念就越深,都快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于是拍完摊牌戏之后,他趁着剧组短暂修整的机会,与主创们逐个单独沟通。
毕竟是对电影结局的重大改动,不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结果,大家对他的改动都挺支持。
林萧的观点最有代表性,“爱情电影,怎么能没有雨呢。”
改改剧本容易,但真拍出来可一点儿也不容易。
最大的困难是机器调试,事先根本没做过拍雨戏的准备,所以F25在雨天拍摄的各项参数,全部需要一点点调。
加上又是夜戏,调试起来更加麻烦。
这还没完,灯光又是一个大问题。
码头四周路灯的光线完全不够用,必须大量地加光。
但是原本的灯造方案撞上雨点之后,全都得推翻重来。
因为想把雨珠拍得晶莹剔透,只能用逆光。
这就意味着,主灯和侧灯要和摄影机对着摆,还必须与中间的演员隔开足够的距离。
于是,原本空间还算充裕的码头,一下子不够用了。
调来调去怎么都不行,王老爷子让大壮又搞来两条船,把灯架到靠岸的船头上,才最终解决问题。
好不容易把拍摄准备搞定,画好了机位图和运镜图,到真正实拍时麻烦事更多。
因为剪辑的需要,烟花其实要放不止一轮,水也不止喷一次。
但是直到最后一遍全镜头之前,地面都绝对不能湿,因为当天不下雨,男女主上岸时地面是干的,一会儿干一会儿湿的,就穿帮了。
幸好外滩两岸游船码头不止一个,于是大家全体开拔到邻近的另一个码头,把短切镜全部拍完,然后再回到原来的码头,在干爽的地面上拍最后一镜。
如果莉莉和古越河NG,那么只能等到第二天晚上补拍,因为位置临近、景致相似的码头,只有这两个。
最后就是收尾的全景大摇镜,实拍之后发现云台摇臂不够高,景深不够意境大减。
祥瑞灵机一动,把摄影机固定在洒水车的长梯上,凭空又涨了3米身高。
代价就是几个摄影小哥,一晚上又搬又拆又扛又卸,累得直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