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水记挂着采石矶广济教寺的石塔,每见李丛益,便问何时放他去采石矶,总要现场看了情形,才能给出对策。
李丛益当然不着急,按照历史走向,赵匡胤要到今年的十月才伐唐,这才四月份,还有半年时间。要对石塔做手脚,还是晚一些动手更好,让樊若水发现出纰漏的时间越晚越好。
这几日,李丛益天天泡在渡口。郑德水一心两用,一边建铁炉,一边改良水车,倒顾不上骚扰李丛益,也不知李丛益在做什么。这会被李丛益叫来,却看到一件新奇物什。
只见院子中地上,铺了木枕,木枕两端则各嵌了一根长木,长木上架了辆四轮马车,那马车的轮子也是特制,在车轮内侧还有一个更大的车轮,却是直接卡着两根长木。
郑德水略一思索,便明白个中道理。竟是以木枕长木为路基,供特制马车在其上驰骋。两匹马在木枕左右,空车演示了一下,车辆行驶甚为轻便;又加上重物,便是惯常重载马车的三千斤,两匹马拉着,亦不见吃力。
“国公大人欲建此专用道路,行此特制马车,用于宣煤所属之煤矿?”郑德水问道。
“何如?”
“国公大人应是考虑将数辆甚至十数辆特制马车前后相连以为一串,再以多匹马拉货车,从而大大提升陆路货运效率。不过以属下观之,此策有三个问题:一是虽有枕木,亦须另建地基,否则地面深陷,长木必然变形;二是长木为基,重载马车奔行其上,恐难持久,须得时时维护,及时更换受损长木;三是会车不便,属下想着,要么便建复道,要么便需每隔数里即建车站,实行分段控制。”
李丛益听了,亦是动容。这郑德水也就刚刚看到这铁路的雏形,便已将其中关键考虑的丝毫不差。
便一一解释:夯实底层路基后,再铺以碎石,枕木铺在碎石之上。长木和车轮俱可以铁皮包裹,增加耐用性。沿线每隔数里便建一座车站,在车站会车,且以各站控制和放行车辆,维护所属路段,并对车辆情况进行观察。
李丛益想建这真正的“马路”,也不仅止于煤矿。李丛益还想在宣窑也建一条,从宣窑直抵东门渡,这样新军也可以使用这条马路,能够更快地从军营机动到水江阳畔。
宣州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头一批三个水库完工后,围绕涧河又有三个新的水库开建,还额外给许氏商贸建石场水库。同时郑德水亦派了一组人,去宁国县给水库选址去了。然后就是给李丛益在东门渡和宣窑窑场之间的八甲新建军营营房,又在宣城县的水阳江渡口为李丛益建设新镇(尤其是炼铁炉和大型水车),好在除了水库外,其他工程都能现结,减缓了公司的现金流饥渴问题。
但李丛益的现金饥渴症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从苏安平那里“抢劫”来的30万两银,专用于新军使用,但各项耗费极多,省着用也就撑到宋唐之间战事爆发而已,若是李丛益扩军的早,说不定还不敷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