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丘福兵败身亡以后,永乐皇帝御驾亲征,率大军五十万北伐鞑靼。
当然,说是五十万,实则能战之士不到十万。
刚经过大战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根本没有力量再次迎接一场寡众悬殊的战争,他们只得撤退,却在撤退途中君臣二人发生分歧。
名义上的大汗本雅失里希望向西撤退,联络西域帖木儿帝国徐图发展,毕竟那帖木儿国一直都有东进的野心,而阿鲁台的根据地在呼伦贝尔草原,执意东撤回老巢隐忍蛰伏。
君臣争执不下,最后二人各领所部分道扬镳。
然而鞑靼部落关键时刻的分裂,却给了已经有着绝对优势的永乐帝绝佳的各个击破的机会。
本雅失里所部首先被击溃,只得孤身一人逃亡到卫拉特马哈木处,沦为了丧家之犬。
然而卫拉特枭雄马哈木却选择将鞑靼大汗本雅失里处死,以此向大明朝廷表示恭顺,本雅失里败亡后,阿鲁台也随之被打败,无奈之下遣使向大明称臣,鞑靼部落就此衰败了下去。
按下葫芦浮起瓢!
当鞑靼阿鲁台在大明的刻意打击下一蹶不振的时候,卫拉特瓦剌部落则迅速取得了草原上的优势。
卫拉特首领们拥立阿里不哥后裔答里巴为汗,马哈木自任太师,率军东进,占领了大片土地,隐隐有一统草原的架势。
当初朱棣扶持瓦剌北伐鞑靼,是为了让草原上不再出现足以统一的势力,可当阿鲁台归附之后,卫拉特所主导的新汗廷又成了大明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持均势,永乐皇帝又开始扶持阿鲁台,封其为大明王朝的“和宁王”。
阿鲁台在受到大明的扶持后,迅速重新崛起,为了表示对卫拉特人拥立的大汗不承认,自己也拥立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七世孙阿岱台吉为汗,这就在蒙古形成了东、西两个汗廷对峙的局面。
后面朱棣再次御驾亲征,这一次目标变成了趁势崛起的瓦剌卫拉特,在阿鲁台的鞑靼部落配合之下,卫拉特几万人战死,这对于一个部落而言几乎是灭顶之灾!
尤其是大汗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更是给了瓦剌致命一击,毕竟马哈木是卫拉特的灵魂人物,他的死更让西汗廷元气大伤,自此瓦剌走向了衰败。
但接下来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
瓦剌衰败之后,鞑靼又趁机崛起。
这阿鲁台是一个思维十分缜密的枭雄人物,本来向大明称臣就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他作为堂堂的蒙古汗廷太师,一旦有了实力和机会,绝不会安心臣服明朝,于是阿鲁台开始频频骚扰明边,彰显着自己的实力。
于是乎永乐帝又不得不三次御驾亲征,攻打鞑靼东汗廷。
阿鲁台自然是第一次被朱棣给打怕了,所以直接避而不战。
虽然以避而不战的方针尽量保存实力,让永乐皇帝直到病死都没能和他交上手,但这样一来,阿鲁台自己也不好受,物资、人口特别是作为太师的威望损失巨大,在避战转移中迅速衰落。
这就是永乐皇帝的六飞五渡,五次御驾亲征,先打鞑靼阿鲁台,再打瓦剌马哈木,然后又反过来继续打,按下葫芦浮起瓢!
从结果来看,收效甚微,除了一战打崩了瓦剌杀了马哈木外,其余四次都没能真正完成作战目标,将阿鲁台这个狡诈的枭雄给宰了。
永乐王朝中后期,全部都是在针对性地打击鞑靼东汗廷。
然而瓦剌又趁机再次崛起,马哈木之子脱欢比之马哈木更加优秀。
在恢复了本部的元气后,这脱欢不再满足于三位首领共治瓦剌的局面,先后吞并了瓦剌另外两大部落,结束了卫拉特三巨头的历史,真正将西部蒙古瓦剌部落拧成了一股绳。
重整之后的瓦剌犹如脱胎换骨,随即开始疯狂进攻东部鞑靼部落,最终阿鲁台被脱欢击溃并且亲手斩杀!
阿鲁台这位影响了蒙古历史三十多年的人物从此走下历史舞台!
而脱欢率领瓦剌部落也走向了巅峰期,他将瓦剌带到了极盛时期,而且还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在土木之变中俘虏了大明战神朱祁镇,给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沉重一击。
没错,那个人就是也先,瓦剌太师,马哈木之孙,脱欢之子!
现在永乐北伐即将拉开帷幕了!
「今日第一更,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