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早,四人约好去距离县城四公里的山上捡菌。我们开车到了那里,在路边停好车,四人相继向山林出发。
刚开始,我们经过一块种萝卜的土地。我们迎着田埂一直往山上走,路口收获了第一种菌,鸡油菌。
暂且写到这里,后续慢慢补上。今天,8月6日,绕了半天,很累。况且我对菌种不太熟悉,需恶补一下。
从前次记录生活,到今晚8月16日,稀里糊涂且不知不觉,已过了10天。我不是懒惰,但甚是”懒惰“。有网的几天我攒不出几句话要说,又害怕写在纸上,电脑还不在身边,流量都是超着用的,写文章就别提了。这或许是推脱创作的借口,但不是的,确实是此些因素导致我没法写文章放到这里。
过了十天,捡菌的那天发生的事依旧了然于心,寥寥数笔还是好说歹说都说出算罢。那天是个早晨,我们去得稍晚了些,大概八点多的样子。如果是专业捡野生菌的那些人,天还黑着,他们便早已从家门出发,头上一个探照灯,背着背篓、手上提着篮子,夫妻携着小孩儿紧赶着去山上了。
已经到了很难捡菌的时节,野生菌也不容易出了,自然对于我们几个人来说,也就并不好捡。说实在话,我真的是在捡菌。看到菌,我一股脑儿把它们收入篮子中,最后能吃形象好的就留下了,其他烂的就扔了。那样子下来,很明显我的篮子里没多少野生菌是可以食用的。我算半个农民,我知道有菌,但我不知道那些山有些啥菌,或者怎么去捡,由此我羡慕那些捡菌能手,自己看着空空如也的篮子就暗自神伤。
长菌的山是一片连一片的,枝繁叶茂。为了能捡到更多的菌,我们相继从沟壑的上方翻了一座又一座山。下过一场雨,林子便湿漉漉的,松树凋落的松针也蛮多,树林里的落叶大多已经腐烂变成黑色,也都铺满了高低不平的山沟。我们像是打游击的士兵,弯着腰,揽着狭窄路上周围的荆棘,一个接着一个穿梭于林间。清晨,阳光进入林子,树枝上的雨露一滴一滴地下落,一道道光被森林这个大筛子给筛了进来,时不时还能听到鸟鸣的声音,那种感觉是极好。
夏季炎热的节气,正值太阳初升的时候,温度是极高的,但那强烈的阳光被一簇簇树木筛了一遍,相对减弱了些。捡菌倒反而是十分惬意的,尽管是那般潮湿的山林,进去也还是带有几分暖意。
中间我们走过的路程大可以省去不说的,山林经过雨水的冲刷,野生菌数量已然很少了,烂的也多了一些,我们收获极少。偶尔见到一两朵青头菌,拾来一看多半是烂了的,倍感可惜,只能一边走一边叹息。
反而在路上,鸡油菌,一些小丁菌也还捡着些。我篮子里,就属柯松菌捡了多些。不会捡菌的我,那一刻稍感自豪了许多。
姑姑们倒还不错,意外的捡到了几朵灵芝。当他们收获灵芝的时候,我们也觉着弄得差不多了,开始返回了。我们就要失望而归的时候,大家头顶着烈日,走到游人常吃烧烤的那块土地处,那里一片狼藉。放眼过去,不是塑料瓶就是酒瓶。
姑姑、姑爹们聊着天,路上忽然出现了一条小蛇,我们看着它向上爬去。我觉得那条蛇是龙的化身,便说“成龙上天”,想着它是带来好运的蛇。当那条小蛇向山上去远了,我们没走几步便捡到了极好的奶浆菌,一片接一片,好极了,没一会篮子满了,胜过之前的辛劳获得的成果。踏破鞋底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继续搜寻着,如同“鬼子”的扫荡,终究还是没了收获。想想,可能我们的好运,是上一拨扫荡的”鬼子“留下的。但已满足。
于是我们四人准备离开,我心里还惦记着青头菌,我沿着返回的路走着。眼镜框里世界,格外闪亮,我收获了一朵完好无损的青头菌。可以说这次捡菌,没有半途而废,到了终点后,意外收获使我们一行人满载而归。就这样,阳光越来越耀眼,我们离开了那片山林。
现在习惯了写文章,写完总想从自己的故事里收获点什么,因为我也是自己的读者。每个人都有十足的运气,大多数人认为这九分的运气该去更远的地方追寻,但他们忽视了的那一分运气,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