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是盛产黄金,而且林木资源丰富,可是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牯牛山还是十分贫瘠。我曾经在一个越野E族的博客照片上看过他们从桃花源出发、经过杨溪桥、穿越牯牛山到安化去的一组照片,就有些心情沉重了。二十多年过去,山外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那里的山还是那么一座山,水还是那么一条水,路还是那么一条路,路边的那些因地制宜的木屋还是那么耸立着,说是公路其实也就是那种用砂石铺成的简易路面,平时除了拖拉机就很难有别的四轮机动车辆走这条路。而那个穿越牯牛山的车主在博文中写道:"我们在穿越过程中就连拖拉机也没碰上一辆,村民们平时出行都是用摩托车,带路的朋友说这里出来的个个都是越野摩托车手。"听了真的有些叫人心酸。
到达牯牛山的当天我和田大就住进了群山之中的一排木板工棚里。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形容那样的工棚,因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工棚的板壁厚厚的,绝不是像武陵城里梁姐的那个长风酒家那样薄薄的、一拳就可以打穿的,长长的一排有二十多个分隔开来的房间,制作得很简陋、很粗糙、房*盖的是那种秦砖汉瓦中的小瓦,可惜就是没有砖。
房间的地面经过平整过,但没被硬化,到了雨季和冬天就会潮湿的要命,里面当然有*的,是用竹板凳搭着竹凉板,上面扔着一*满是霉味的棉絮和棉被,当然会有跳蚤和无处不在的小虫,夏日如果不用那种用锯末做成的土蚊香,成群结队的蚊虫简直可以把人抬走。那是属于林场的临时工棚,每个房间里可以塞下六七个临时工。平时空无一人,只有到了林木砍伐的时节才会有些山里人临时到这里居住。
田大是这里的常客,他在这里有一个副厂长的闲差,可以拿钱不干事,人家看重他的自然是他的那个大哥大的名声,山里人文化程度很低、也很野蛮、三句话不对连开口叫骂的这道程序都省略不要,喜欢直接抡起拳头就肉搏起来,田大就是最强的消防队、也是最好的威慑力。我们住在靠近山间小路的第一间,房间里有一个装模作样的办公桌,几把没有油漆的木椅,两张带蚊帐的木板*,板壁也被一些过期的报纸糊的好好的,甚至还有一个烧水用的电水壶和一台电扇,这在那里简直就是奢侈品。
第二天上午,在林场的食堂里吃过那种猪狗不如、只能填饱肚子的早餐以后,田大扔给我一套和劳改犯差不多的帆布工作服和一双解放鞋,还有一个在山区屡见不鲜的竹背篓,里面有两个装得满满的饭盒、两把磨得很快的蔑刀、两个掉了绿漆的军用水壶、两块看不见本色的毛巾、一卷绳索、一把手锯和几张创口贴,就领着我开始爬山。
山很高、也很大,即便是我在长风酒家天天从沅江挑水、早就经过了体能训练,可在爬山的过程中依然显得很吃力。一直爬到我的呼吸就像拉风箱、腿像灌了铅似的快抬不起来、几乎要趴下的时候,我们才终于爬到了山*。如果有机会到那个地方去看看,就知道什么叫空山鸟语、什么叫绿意盎然。周围除了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就只有我和田大两个人。
"怎么样?好看吧?"田大很有些自豪的问着:"去年有一个江城来的画家对这一片竹林赞不绝口,说这叫竹海,还在这里画了一个多星期的画,对了,他说那叫写生。"
"画画?"我在实话实说:"我可不会画画。"
"妈的,人家是画家当然是画画,老子是大老粗,连画都看不懂,谁要你画画?既不是知识分子,也根本没那份闲情雅致。"田大哈哈的笑了起来:"嫩伢子,我们是来砍楠竹、挣饭钱、下苦力的。"
"砍楠竹?"我有些吃惊了:"不是来练功夫的吗?"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功夫要一步一步的练,你得从砍楠竹开始学起。"田大像那个最有名的矮个子设计师似的伸出手臂,在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山头上画了一个圈:"我们的任务就是得消灭这片竹海,把这几个地方剃个光头!"
我当时差点没被吓死,那可是好几百亩山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