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和百里杜鹃辞别了师父红岩老人,骑上马,径直往天龙屯堡行来。
二人一路之上相安无事。
晒甲山红岩洞与天龙屯堡之间不过七八十里路,若是地形平坦,一日之内说什么也到得了。
可是这中间有一段路程甚是陡峭,无法骑马通过,只能步行。
故此,多耽搁了一段时间。
当日天黑之前,李向东与百里杜鹃没有赶到天龙屯堡,荒山野岭的,没有人家,二人只得露宿山头。
其时虽已入春,但晚风吹来,也甚是冰凉。
李向东是练武之人,尚捱得住晚风吹,只是苦了那百里杜鹃弱不禁风的身子。
这一夜,自是睡不安稳。
翌日,李向东和百里杜鹃早早赶路。
很快,二人便赶到了天龙屯堡。
一进天龙屯堡,便有一幅挽联:
滇候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
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
明洪武十四年,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不奉正朔,在谋巨的胁助下,首杀大明皇帝朱元璋的使臣王祎,这接二连三的一共杀了四个使臣,最后举兵反叛。
朱元璋得知,大怒,终于下定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同年秋初,朱元璋在南京点齐大军,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兰玉、沐英为副将,讨伐梁王。
战船遮天蔽日,溯长江水道至武昌与湖广、河南、江西、浙江四兵马司军队汇合,三十万大军声威震天,立誓平定西南,这不正是一幅皇家气派?
大将军傅友德精心策划,由四川永宁(今叙永)趋乌撒(今威宁)进兵。
明军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抵达黔地,攻下普定,后又克普安(今盘县)。梁王听闻明军攻克了“滇之喉”的普定,心下大惧,聚集十万大军屯扎于云南曲靖白石江南岸,企图靠天堑,再加上军队人力阻挡明军。
大将军傅友德的大军屯兵贵阳,后经安顺,取道水西进军,得奢香夫人之助,攻克白石江,大军挺进昆明。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梁王虽然在白石江败了一仗,但也不肯就此投降,其大军退守昆明,欲与明军在昆明诚作最后的决战。
明军抵达昆明城下,经过一番激战,消灭了梁王,梁王最后自杀,至此,元灭。
据《明通鉴》载:“梁王‘弃昆明城而走晋宁忽纳寨,焚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遂与右丞托迪,鲁尔俱自杀。’”
明军胜后,班师回朝,明皇朱元璋为保边陲之安宁,遂留兵于天龙屯堡(以前叫饭笼驿,因“天龙”名字威武,暂且用之),以防患于未然,意寓兵于农,战时作战,闲时种田,“三分备操七分种”,时日长久,兵的性质渐渐发生了变化,民的性质渐深。
如今郑、沈、陈、张四大姓已成为天龙的主要姓氏,也是对天龙屯堡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