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对岸,爱丁堡,希格斯今天第三次拨响了助理的电话,“《物理评论快报》到了没有?”
“对不起,我已经打电话确认过了,邮差的车子坏了,可能还需要等一会儿。”助理满头大汗的解释着。
“为什么一定要等邮差送来!摩尔先生?”希格斯不禁感到悲哀,难道这点小事都要自己去安排么?”
“我马上就开车出去!”电话那头顿时传来一阵儿椅子挪动、东西落地和尖叫痛呼等杂音,听起来摩尔先生好像撞到了腿。
希格斯郁闷的摇摇头挂掉了电话,幸好CERN的工作人员不会像摩尔先生一样毫无主动性,不然自己就不用期待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了。
“希格斯教授,这...这是您要的杂志!”半个小时后,摩尔先生气喘吁吁地敲开了希格斯办公室的门,手上抱着好几本一模一样的杂志。
希格斯一把从他手中抢过杂志,飞快的翻了翻找到吕丘建的那篇文章,匆匆扫过一遍这才抬头给摩尔道谢,“谢谢你,摩尔先生!现在请你马上把数据分析组的所有成员交到我这里来!”
“是的,先生,马上去办!”这期的杂志刊登了什么了不起的文章么?为何希格斯教授会如此激动?一边胡乱猜测一边快步往数据分析组的地盘跑去。
“先生们,看看这篇文章吧!”啪的一声,希格斯将吕丘建的文章摆到了他们的面前,双手撑着桌子,虎视眈眈的看着数据组的负责人,“纳皮尔先生,看完后告诉我你们需要多久时间才能学会这篇文章上的新方法!”
“好的,我马上就看!”纳皮尔接过杂志,散给团队的几个骨干,然后自己翻开剩下的那本找到文章仔细研究起来。
“哈!这是哪个实验室的成果?CERN?橡树岭?亥姆霍兹还是库尔恰托夫?”刚扫了几眼,团队中数学功底最深的斯托克斯就忍不住惊喜的问道,“这种方法看起来可行性很高!完全可以给目前的工作效率带来极大的提升!”
“慕尼黑大学,胥夫特教授的实验室!”希格斯在署名的位置敲了敲,“我这次在耶路撒冷遇到个有趣的小家伙,这篇文章就是他的作品!”
“慕尼黑?耶路撒冷?”斯托克斯有些搞不懂这两个地方为何被希格斯连在了一起,再仔细瞅瞅作者的名字,方才恍然大悟,“这是吕丘建的成果!难怪您会在耶路撒冷遇到他!”身为数学系出身的科研人员,斯托克斯当然知道吕丘建获得沃尔夫奖的消息。
“胥夫特那个老家伙的运气可真好!”希格斯嫉妒的眼睛都快冒出火来了,要是吕丘建能在自己的手下读博该有多好。
数据组的几位骨干看完文章凑在一起小声的讨论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纳皮尔擦了擦汗站到希格斯身前,“希格斯先生,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方法的确可行。”还没等希格斯高兴,他又话锋一转,“但是光凭这篇文章,我们似乎还没办法掌握这种方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