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七十七章 买卖

“先生买一朵花呀;先生买一朵花呀。天籁小说WwW.⒉不是要你爱花呀,不是要你是赏花呀!买朵花啊,救了国家……”新加坡街头,总有不少女中学生临街卖花,她们喜欢唱这种卖花歌。

李孔荣站在寓所临街的阳台上能看到那些抱着花束叫卖的女学生,初见有些好奇,多见了几次就习惯了——报纸上说南洋到处都在为抗战募捐,华侨对抗战非常支持。可也不能只看华文报纸,南洋近四百万华侨中,其实还有一部分华侨并不将自己视为中国人,这种人称为‘峇峇’,他们认为自己是英帝国自治领的子民,他们不看华文报纸只看英文报纸。

峇峇以及华人;或者福建人、客家人(潮汕)、广府人构成华侨主体。这些人当中又有各地的同乡会、宗社、商会,形成一个个小团体。陈嘉庚和庄西言只代表了福建华侨中的华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非不列颠海峡殖民地或荷兰东印度的子民),对峇峇、潮汕人以及广府人他们最多只能影响,不能带领。而李孔荣是希望所有华人都来支持海军,同时心理上有日本人要南下的准备,为此,他不得不邀请新加坡行量最大的三家报纸前来采访。

“这位是海峡时报的记者乔治·皮特先生。”李光前介绍着前来李孔荣寓所采访的英国记者,最先一个自然是英文报纸海峡时报,它从1845年就开始行。这次来的记者乔治·皮特先生只是一个中年文青,以绅士的礼节看,他有些邋遢,由此也反映出海峡时报的态度:他不太欢迎李孔荣在海峡殖民地鼓吹日本南下论。

“这位是星洲日报的关楚璞总编,还有两位记者,这位是王君实先生,这位是郁达夫先生……”李孔荣和乔治·皮特握手之后,李光前又介绍星洲日报的记者,他们对这次专访非常重视,连总编关楚璞都来了,但让李孔荣惊讶的是郁达夫,没想他也在新加坡。

“郁先生写的故都的秋我以前读过,写的很美。”李孔荣和郁达夫握手的时候道。虽然李光前告诫过星洲日报是胡文虎兄弟办的,而胡文虎兄弟又是国民dang在马来亚华人中的代表,可他还是对郁达夫很友好。

“难得李上校能记得在下不足挂齿的文章。”郁达夫比乔治·皮特更加显邋遢,他耳朵大而招风,看上去就是一个中二少年。脸颊消瘦白皙,显然是身体不太建康。

“郁先生文采好,自然记得。”李孔荣握手的时候多摇晃了两下,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位是南洋商报的总编傅无闷先生,还有张楚琨先生,张先生本来是要回国进行实地采访的,听说李上校要来星洲就推迟了行程。他和傅先生都是泉州人。”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创办的,李光前介绍的时候特意点名两位的籍贯,李孔荣自然用闽语和他们打招呼——确切的说福州话是闽东语,与泉州厦门的闽南话有不同,可都是一个语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