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郭琦,陈念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当然,在以往,他也遇到过系统需求源点数量迅速下降的情况,但没有任何一次下降的幅度能达到这么夸张的程度。
从上千点,一次性降到两位数。
毫无疑问,这代表着在华夏内部、在陈念能够获取的范围之内,有关第一壁材料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并且,这个所谓的突破,很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直接变得“可用”了。
搞什么......
火绒小组才刚刚组建起来一个多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这事儿整体都透露着荒诞,但似乎又挺合理的......
毕竟,这玩意儿也不是只有自己一个组在研究。
理论上说,任何一个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取得进展。
但问题是,这玩意发生得有点太突然了......
陈念这段时间并不是没有关注第一壁材料的理论进展,不过在他的印象里,国内的小组似乎距离真正的成果,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到底是谁?
他立刻打开arxiv,在上面搜索有关第一壁材料的内容,但结果却只有前段时间美国发布的在钨合金方面的成果。
很显然,这玩意儿是不可能把系统的源点需求降低到12点的。
陈念眉头紧皱,他拿起电话打给了陈果,在接通之后,立刻开口问道:
“陈教授,你能帮我拉一份国内在做第一壁材料的小组清单吗?”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把范围扩大,涵盖所有与耐高温、抗辐照材料有关的小组。”
陈念的表达很严谨,这样的要求,实际上还是基于材料学研究中的随机性。
你不能保证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与预期相符,很可能你只是想搞一个廉价抗磁材料,但最后烧出来的却是室温超导体呢?
当然,单纯地想搞一个耐高温材料,结果却因为孪晶界或者晶界结构发生某种不为人知的变化,搞出了辐射修复性质的抗辐照材料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把所有相关小组全部纳入进来是最保险的排除方法,虽然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至少可以避免错漏和误判。
听到陈念的话之后,陈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搞懂他的意图,而是下意识地问道:
“火绒目前的人手不够用吗?”
这话一说出口,陈念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说自己想要找一个有可能已经做出第一壁材料的小组?
没有信源的情况下,这种信息还是不要随意散播,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于是,他只是回答道:
“不是人手不够用,我想要吸纳一些新的信息----对,还要麻烦你帮忙收集这些小组最新的成果,统一汇总后交给我。”
“那估计数量不会少啊。”
陈果回答道。
“没关系,我们慢慢看。”
听到这话,陈果也不再多说,而是迅速跟陈念确定了时间,预计在三个小时之内把名单给到他。
放下了电话,陈念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在某种意义上,材料学果然还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国运”的科研领域了。
很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偶然的随机事件,整个国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性的发展。
第一壁材料如此,也许......常温超导材料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自己提前做出金属氢材料的工业制法的话,会不会有一天,在某个契机的推动下,国内的科研人员会搞出更好的东西?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陈念的心里闪过一丝遗憾,但瞬间又清醒过来:
有些看似偶然的东西,其实也许并不是偶然。
如果没有前期诸多关于耐高温材料的尝试,恐怕再过十年,这样的“运气”也不会出现吧......
想到这里,陈念的心再次定了下来。
虽然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综合来说,它还是遵循着一套固定的、特有的规律的。
自己所造成的扰动很大,但也不至于大到会让人类进入类似于“异星歧途”那样的黑色幽默剧情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