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86

 永庆三年五月。

东平王起兵至今,也已过去了大半年。战事时断时续地进行到现在,却仍没有分出胜负的迹象。

内战伊始,太后就以先帝遗诏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勤王令。诏令以先帝的口吻强调了幼帝的正统地位,并且声称任何敢于质疑幼主法统的人,天下可共击之。

虽然不少人对这道所谓的遗诏有些疑惑,但是见过诏旨的人都证实,上面确实有先帝的玺印和花押。这道诏令有力地捍卫了皇帝的合法性。

东平王方面当然也不甘示弱,直接将之斥为伪诏。同时他还多番质疑太后的执政能力:轻启战端、信用宦官、危急时刻竟然抛弃京师百姓逃生。不过韦裕早有准备,在坊间大肆宣扬西川的战果。民间早就传说西疆的战事是在太后和太妃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只是之前这些说法都是做为妇人不宜执政的证据传扬。可在西川成功光复维州并击退了戎人进攻的现在,意味便大为不同:由妇人无知变成了太后、太妃力排众议,收复失土。基调定下,东平王的攻击效果便大为减弱。接着韦裕、赵伯阳等人又指责东平王包藏祸心,图谋不轨,才使得太后、太妃不得不带着皇帝离京暂避。

唇枪舌剑的同时,兵事上双方也不曾放松。冬季时还只是零星交战,规模也都不到。可是等到开春,战事便陡然激烈起来。两边的伤亡数字也成倍增长。随着兵力的减少,双方都积极争取藩镇出兵支持。然而不管两边如何游说,多数藩镇却还是抱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对于皇帝一方来说,好消息是多数人都认可幼帝的法统,坏消息则是诸镇对太后、太妃等人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须知历来权力之争,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法理,而是实力。皇帝虽是正统,可年纪毕竟还小,无法承担治国重任。东平王却是已经成年,而且素有机谋,兵力上也略占优势。这场皇族之争的胜负还很难料,若是现在不小心站错立场,将来恐怕难逃清算。是以即使承认皇帝血脉,真正明确出兵支持皇帝的也只有东川、荆南等镇。东平王却成功说动了昭义、泾原、淮西这三个强藩。

以浙西为首的东南诸镇虽然也派遣使者到成都表明支持的态度,然而这几镇兵力稀少,仅能提供一定的财赋支持。不过在最初的援助抵达后,东南各镇便常以蜀中路远为借口拖延,远远不能解决目前的需要。

诸镇的首鼠两端令徐太妃十分不快。太后却似乎早有预料,接待各镇使者时毫无愠色,甚至好言抚慰,让他们不必担心蜀中的情况。

“这些人半点忙都帮不上,你又何必这么客气?”忍耐到送走了最后一名藩使,徐太妃终于忍不住开口抱怨。

“趋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太后道,“何况皇帝这么小,你我又是两个妇人,他们借故推托也在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