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称:天之生贤,道蕴其身。.ShuotxtS.幼学壮行,致君泽民。
伊尹孔孟,皆古君子。孜孜行道,未尝忘世。秦汉之襄,以退为贤,绝类群伦,岂勿违天。
嗟哉若人,于世奚补,区区百年,草木同腐。予嗣祖宗,统临万邦,求贤图治,宵旰皇皇。
群才皆来,布列在位,道行身尊,百业之贵。缅彼山楂,岂天遐遗,往而不来,悠悠我思。
漱石枕木,远引高蹈,虽佚其身,而悖于道。卷舒之诗,梧桐飞凰,尔其幡然,予将尔扬。
这诗解释得很全面,很详细,即便是边陲小镇,怕也能沐浴皇帝的这份爱民之情,除了这件头版新闻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这次皇帝老人家亲自制作了一件宝贝,被工部取名为宣德炉。
朱瞻基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
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
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香炉终于制作成功。只是碍于第一只炉子效果不明,所以并没有告示天下,经过三年的打磨后,宣德炉包浆沉稳,色泽典雅,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是为书房陈设雅器。
焚香其内,历史的厚重之感随香外溢,仿若置身其中,随香而止,怅然若失,这让宣德皇帝很有成就感,决定昭告天下。
“这都是些什么事儿?”杨峥嘀咕了声,迅速翻过,接着去,几件大事中,他只是顺着脑子下,其一,便是陕西参政陈瑛奏陈,宁夏甘肃的田地可以引水灌溉,虽然遇天旱也有收获。
但两处肥沃土地皆被镇守官及各卫豪强霸占,全不向官府报告交粮。偶尔有报告的,也只是实际数字的十分之一。
而那些贫瘠的土地则分为屯田的军卒。以致屯粮亏欠,兵士饥饿困苦,而官员豪强则日益恣横。
并且陕西各卫所的军士是二三成负责守城,七八成屯田。以七八个人耕作来养活二三个人,是不应该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而各卫往往缺粮,有司疲于运输补给。
大概这是由于各卫官员及负责屯田的官员各自损公肥私,凡是屯田军士被派往别处,就不再拨补,除去其名,而占据其土地。
请朝廷派官巡视,治其侵占土地欺骗朝廷的罪行。宣宗同意陈瑛建议,于宣德六年二月初二日派工部右侍郎罗汝敬赴陕西督办屯田事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