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不知道其中的深浅,越是知道,越是不敢贸然做出惩罚,可风气又不能不改,在一番苦思冥想后,他还是沿用朝廷考核官员的法度,在原有的官吏政绩考核制的修正与完善。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均指考察)的法子,制出了一套考核官员的法子。
这法子一改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并以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的方法相结合,使得考察随时随地,监督无处不在,并实现行政部门与监督部门互相制约互相制衡,同时达到内阁及时了解下情,知悉官吏情况。这无疑是一种有效有益的考核措施,不仅如此,官员们承办的所有工作都登记在册,并订立完成期限,这些就成为考核的内容,简单明了,一看便知。这样,官员必须赶在规定期限到来之前完成任务,彻底杜绝了办事拖拉的现象,行政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考核体系周密健全。“考核法”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两司督察府州县官。除设六科之外还有专门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实际上这类似于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与专门机构的巡视相结合。
三是考核方法简单易行。“考核法”设置“三本账”,具体负责考核的官员根据底簿的工作明细督导工作,知府只审查关键事项,并根据考核层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周期。这样,既保证了考核指标疏而不漏,也使考评过程简便易行,“考核法”就比较容易落到实处。
四是考核结果实用权威。“考核法”要求各级官员们对中央颁布的政令执行有结果,有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官员们自己说过要做的事,究竟有无完成,朝廷通过“考核法”获得一个清清楚楚的了解。事情没完成,该降级的降级,该罚工资的罚工资。事情做得好,工作业绩佳,该升官的升官,该发奖金发奖金。官吏们要想保官升官就必须踏踏实实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一番条条框框下来,不难看出况钟的“考核法”对治理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是很有效的,因为目标明确,加上这法子,做法似乎更有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就是“稳、准、狠”。毕竟,对官员考核,不能仅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还要求得实在的工作绩效、事业成果和民生利益;不能仅靠走走过场、听听总结,还要查查群众口碑、百姓实惠。唯有如此,才能杜绝说一套干一套、上一套下一套、明一套暗一套等,在考核考察过程中难以发现或避免的弊病出现和蔓延,算是难得的好法子。
起先不少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观望,并不当一回事,苏州通判赵忱态度傲慢,苏州府经历傅德则巧言惑众,一些下属官吏或阿谀奉承,或假装糊涂,谁也没认真执行,况钟也佯装不在意,,每日照常处理公务,暗地里却细查隐情,对豪绅滑吏相互勾结之事,摸得一清二楚。不多日就做出了指示,罢黜了几个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并对几个不服的官儿上报朝廷,请了朝廷的公文,处斩了六个不法官吏,还将其罪行一一公布,一番手段下来,众官儿才知道这位知府大人是个很角色,哪还敢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往日懒懒散散的风气一扫而空,府衙办公效力倒也提高了不少,可效力是提高了,陋习还在,府衙的官儿看着是每日忙碌,但真正在做事的却不多,他们都是一等一的人精,谁都知道知府大人的考核法一旦落实,将会是怎样的后果,这一套堪称完美的考核之法,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还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如此一来,他们只要还想着升官发财,那么就不得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换句话儿说,他们每日从戴上乌纱帽,穿上朝服的那一刻,就必须老老实实的干活,一日两日到也罢了,可十日半个月的,这些平日懒散管的人就有些受不了,这不今日况钟早早的来了,这些官儿碍于知府大人的威严也早早赶到了,按照知府大人每日工作的程序,今日是该汇报各地的情况了,早有准备的一一应答,可一番汇报下来,知府大人眉头越皱越紧,碍于人多,知府大人坐了一上午,眼看就要过去去了,也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知府大人还是没能忍住,开始骂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