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道:“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衣卫的牢房里又臭又脏,哪有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的惬意,那些平日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士大夫进了大牢不感慨才是怪事?“
就在三人说话之际,茶楼又来了一批客人,衣着打扮莫不是商家的服饰,衣着华丽,却偷着一股市井之气,店小二一如先前,引进了里面,于是认识的彼此抱拳拱手,不认识的也彼此寒颤了几句,小小的茶楼竟比隔壁的商铺还要热闹,偶尔走进商铺的客人,少不了要侧目张望一番。
小小的茶楼商家居多,寒颤了几句,自是三句不离本行,开始谈起这次亏本的买卖了,刚开了头杨峥就听得不少人大叹了几口,心想:“看样子这个冬天,亏了不少啊?”
彼此说了些不找边际的话儿,其中一个商家道:“今年的苏州城就是白圭再世怕也无济于事了?“这话儿是有讲究的,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这人这么说只说今年他们亏本,不是他们经营不善,而是他们眼光差了些,没人家白圭随机应变的本事。
这话儿一落,旁边的一个商人立即摇了摇头道:“赵掌柜的这话儿就错了,商场与战场,再如何随机应变都不如眼光独到,要不然你看看人家巴蜀卓氏,局势都那样了,还不是一样发财。
这话儿同样有讲究,说的是战国巴蜀富商卓氏,当时天下大乱,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崆?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使得卓氏富甲之名天下传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