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嗯了声,道:“三年又三个月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了解一个苏州府应该是足够了?“
况钟与邹亮彼此看了一眼,有些不明白杨大人这番自言自语的话是何意。
“应该是够了?三年来卑职走遍了苏州大街小巷,不敢说了如指掌,但八分数还是有的?“况钟道。
“哦,是么?”杨峥回了声:“那苏州府有秀才多少,举人多少,进士多少,当官的多少,王侯公孙多少,大户、富户多少,况大人也该知道?”
况钟正色道:“这当然,苏州一共有秀才五百二十九,举人三百二十一,进士二百二十二,官员一共三百五十六,四品一下有两百五十六,三品以上一共有三十二人,侍郎、尚书一共十五人,至于宰辅,在我朝没有,大户一共八百二十一,富户一千二百二十,王侯公孙十余人——?”
“这些人你怎么看?”杨峥继续问。
况钟思索了一会儿道:“他们掌柜苏州权、势、财……?实际就是苏州的主人?”
杨峥嗯了声,道:“看了很透彻,那他们都做了什么?”
况钟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稍作沉吟了一下,叹了声道:“他们贪赃枉法,仗着权、势、财的便利,大肆兼并土地,大明开国不过六十载,苏州兼并之田庄占苏州大半皆不纳赋,不顾朝廷生死?”
杨峥脸上神色古井不波,继续追问道:“苏州百姓如何?“
若说先前没回过味儿来,那么此时此刻,多少有些明白杨大人这番话看似没头没脑的话的用意,略一沉吟道:“苏州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四县一共有百姓三百二十一万又三人?”
杨大人点了点头道:“他们的田产有多少?“
况钟看了一眼一旁的邹亮,后者会意,站起身来抱拳道:“洪武二十四年,在册田亩共四百七十六万亩,粮税总量一百三十八万石:永乐三年,在册田亩四百三十万亩,粮税总量一百零三万石。宣德元年,在册田亩四百四十万亩,粮税总量七十万石……?洪武二十四年,重赋官田的数量是三百万亩,免税田三万亩。
永乐二十年,重赋官田一百七十万亩,免税九十万亩,宣德三年重赋官田数为一百一十万亩,免税田一百一十七万亩——?“
杨峥道:“数字减少不少啊?不过才几十年的功夫,官田竟比免税田还少,这些田都去了哪儿,况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况钟道:“自是知道,秀才、举人、进士、官员、王侯公孙、富贵闲人!他们仗着权、势、财吞并土地,造成朝廷的赋税,累计落在了穷苦百姓的身上,使得他们的赋税越来越高,最终不堪重负?变成无地之人?”
杨峥道:“秀才、举人、进士、官员、王侯公孙、富贵闲人只不过仗着多了些权利,多了几分势,多了几分财气,便可坐享其成,大把大把的赚进土地,反而是百姓,他们无权无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辛苦苦将人力物力财力都束缚在土地上,到头来还要上交他们难以承受的赋税,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以供养这些蠹虫!”这公平么,你再看看这苏州城,不过是下了一场大雪而已,百姓便不得不卖儿弼女,甚至弃田逃亡,敢问况大人这可公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