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颜青萱及陆云琛,这大概是华语电影界能想到的最强大的搭档。三人三年中合作了三部戏,三部戏平均票房超过三亿。
俞聿徽怔怔看了半天,叹了口气,对身旁的叶秋抱怨:“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叶秋苦笑:“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天意搞人呀。”
谈了一下,与青萱等打了个招呼,两人各自都离去了。回到公司,叶秋找到罗致轩:“我想我明白公司为什么票房失利了。”
“三年前,影视两项投资。每年不过十来亿。现在翻了两倍。”叶秋目光灼灼:“虽然制作成本比三年前要高了一半,但这样的幅度也太大了。三年前,四十部影片花了不到十亿。现在还是四十部影片,却是近三十亿。”
罗致轩明白他的意思了,冥思苦想:“可这几年来不是挺好地吗?”
叶秋苦笑,这有什么好的。前些年是因为大片比较匮乏,可现在,显然市场上都是大片了。风紫每年除去二十部新星导之外,剩下的二十部影片,瓜分了超过二十亿的制作费,而且有些影片还是与长信和环球合作的。
就以今年为例,风紫除新星导外的二十部影片,其中六部总投资超过五亿,其中甚至有一部达到八亿人民币。此外,投资在一到五亿之间的,还有九部影片,剩下来的六七部才没有破亿(有些是合作投资)。
明显偏偏轮到了大片市场疲软,这些大片自然没有好下场。不过,这亦怨不得风紫,这毕竟是按照前两年的市场来推算地。去年市场组给的建议就是大片市场也许还可以持续一年,可没想到,那么快就冷下来了。
“我们偏离了当初以中小制作为主的路线!”叶秋痛苦的摇了摇头:“这是报应呀,夜路走多了,总会见鬼的。”
随着成本增加,六千万以下才算中不制作。可风紫今年所有地投资预算,几乎有八成的影片(不算新星导)都超过了六千万的预算。
市场的主流与趋势本来就是中小制作,大制作永远都是只是金字塔尖的部分。风紫走偏了预定的路线,完全陷入大制作的疯狂的,失败总会来,今年不来,明年也会来。
“中小制作为主……”叶秋仰天叹息,走到阳台上,望着下面的人们在忙碌着:“随着中小制作总是浮出水面,难道你还没想到其他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公司好像渐渐失去了提携新人的理念!几乎所有地影片,都是成名导演在做。”
每家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地安定与发展之后,到了稳定期之后,总会突出各种矛盾与问题。风紫运气很好,还没有等到这一切都藏匿着最后爆发,而是借着眼下影视投资全线溃败发现了这些问题。
风紫创办之初的那几年里,非常踊跃的提携新人。当然,不可否认新星导计划亦是提携新人,但现在与以前不一样,或者是因为自诩为大公司了,或者是安定下来了,大家都失去了进取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