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道。
“您给我兜底啊!
我拿这些存款给您放贷,您需要钱的时候,不是再继续印,而是从我手中借贷,用几年,然后再加利息还款,如此就能将民间多余的宝钞收到银行,银行再贷给您,您再发给出去到民间,民间攒多了再存银行,银行再贷给您,如此周而复始。
至于我给储户的,那个又不是一次给,今天给一个,明天给一个,这样不需要他们的存款真在我手中,只要我手中保留的能应付日常取钱所需就行。
更何况真不够了您还可以再印些给我。
这算您的注资。
如此您有足够的钱,民间宝钞也不会越积越多以至贬值。”
杨丰说道。
所以朱元璋就相当于央行了。
“这样算算民间辛辛苦苦的血汗最后都在这中间如流水一般走了啊。”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说道。
他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看出这个运作的关键。
“您这话说的,这叫经济,再说有钱存银行的,难道是平民百姓?他们一年所收宝钞,都不一定够买身衣服多吃几回肉的,真正有钱存银行的都是有钱人。
可您拿了钱是要犒赏三军的,要救济灾民,要给地方修水利。
这就是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
“对,绝对的劫富济贫,好伟大了!”
杨丰很肯定地说道。
“哈哈,朕喜欢这个劫富济贫!”
朱元璋很满意地说道。
然后两个互相满足道德下限的家伙同时笑了起来。
不过手榴弹本位制,的确是杨丰能想到的最有效手段,说到底他们终究不能拿出足够金银,而且就算拿下倭国的金银矿,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获得支撑货币制度的金银。开发需要足够时间,产量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来提升,那里的金银矿的确能够支撑大明宝钞的金银复本位,但至少未来十年内做不到。
这就需要一个过渡。
朱元璋要的是一个短期内就能维持的。
他要发宝钞维持支出。
每年给军队的赏赐,赈灾,朝廷营造等等,全都要靠宝钞,但他是一个只放不收的过程,他连收税都是直接收粮食的,宝钞必然会在民间逐渐增加,最终贬值不可避免。
而银行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缓冲。
让那些多余的宝钞,都锁进银行的仓库里,一旦银行获得认可,那么就可以充当调节器,朱元璋不用印更多宝钞,但却能通过银行把民间宝钞变成自己用的。这样宝钞在民间的总量会维持在一个适度范围,而银行是否盈利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杨丰也不存在维持不下去的问题。
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宝钞兑现时候可以找朱元璋印刷新的。
但是……
怎么让百姓接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