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架构故事情节,如何立足镜头角度,如何表现人物性格,这对于导演来说都是因人而异的。
甘敬熟读剧本近乎会背,拍摄数月也算熟门熟路,然而直到一半进度的时候才恍然明白李安的别出机杼。
这真是让他不由得心生敬佩。
除却影片镜头里显眼的谬误之外,少年派里还有很多隐喻,同样是为了证明第二个故事的真实。
“莲花到底象征着什么?”隔了一天,甘敬晚上回复反复琢磨思考,一夜都没怎么睡好。
李安淡淡的说道:“阿甘,你扮演的是一名印度人,在那里,印度教信奉毗湿奴。相传,世界由他的睡梦而来,他肚脐之上生莲花,莲花之中诞梵天,梵天即后造世界。”
“莲花就象征着印度教的信仰?”甘敬若有所思。
李安定定的看着阿甘,嘴角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嘴上却是些许教训:“阿甘,能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已经是一位好演员了。但,如果你能了解通透人物的背景、信仰,那么你就能演出他的灵魂。”这是他对于甘敬这种演员的点化。
印度人是什么样的?印度少年派的三观是什么样的?
因为甘敬出演角色是在海上生存,是在没有道德、法律约束下的画面,所以三观之类的就弱化了很多,而甘敬之前也没有多考虑这些。
此刻听到导演的教训,他忽然有点自己还能做的更好的感觉。
“听君一席话,胜看10G片啊。”甘敬不由得感叹。
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这是在夸我吧?
李安微微颔首:“下次就别问我了,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些东西并不是唯一解。”
甘敬带着佩服和反思离去。
这一夜,他又是没怎么睡好,或者说,根本就没去床上睡。
回到酒店里翻开剧本,甘敬把它放在桌上,笔记本打开开始搜索关于印度教的知识。
探索隐喻,印证故事就像是孩子发现一枚又一枚的彩色糖果一样让人兴奋、愉悦。
印度有三神,梵天主创造,湿婆掌毁灭,毗湿奴则是维护。
这位毗湿奴性格温和,对信徒施予恩惠,并且常常化身各种形象拯救危难。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甘敬想着剧本里出现的那个食人岛,想着出现的飞鱼落在船上……这些大概就是暗指毗湿奴的化身。
同样,剧本中派的母亲正是印度教的虔诚信徒,她在海难中抓了一把香蕉也登上了船,最终只有派一个人生存下来。
在这途中,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派面对道德上的犹豫、挣扎、愤怒,是否就是把她视为是神祗解救危难的化身?
科学解决外在,宗教梳理内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年派是个后者电影。
这一晚,甘敬自我代入,感受到了非人的痛苦和焦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