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这么评价童贯:“靖康之祸,自童贯始。狡夷不可信而信之,叛臣不可庸而庸之,逞志于必亡之契丹,而授国于方张之女直。”
不过一会,二人便进了枢密院的官邸大厅,童贯言道:“康王请上座!”
欲将赵构请上枢密院主坐。
这要是太子,或哪个不开眼的皇子亲王估计就直接坐上去,但赵构是什么人,赵构太懂得当前的形势了,自己来枢密院是有事相求,想接过童贯在东南的摊子。
童贯是什么人,自己目前有几斤几两,赵构还是看的清的。
赵构摇摇头拒绝道:“国公请上座,小子不过是奉着父皇命,前来向国公讨教学习,国公乃枢密院知事,国之栋梁,小子岂敢位居国公之上。”
童贯见赵构推辞,脸上不动声色,对着赵构拱拱手道:“如此老臣就不多礼了!”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到上首,径直坐了下去。以目前童贯在朝中和军中的地位,自有他的气势,赵构一个刚刚册封的康王,说实话在他眼中跟其他的皇子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就凭刚刚赵构的礼仪举止,童贯还是对赵构高看了一眼,起码赵构是一个识时务的聪明人。
待童贯与赵构都坐下来后,童贯对赵构拱手道:“官家命臣辅佐殿下,为殿下筹备物资钱响,前往东南剿灭方腊余孽,老臣老朽,今早方归,还未细想,敢请殿下教之!”
童贯话虽然说的客气,但语气却没什么尊重的意味,把自己的姿态摆的很低。
赵构不动声色的拱手回礼道:“小子德薄,何以敢教国公?国公戎马二十载,西北伐夏,东南平方腊,功勋卓著,国之栋梁,小子初出茅庐,愿国公教之,小子到东南之后如何让剿灭方腊余孽,一切唯公马首是瞻!”
童贯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好,既然殿下发问,臣不才,愿与殿下说说一二。”
赵构知道关键时刻要来了,于是竖着耳朵,摆出一副谦虚的模样,正襟而坐,听着童贯接下来的话。
“自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一年已。东南乃我大宋钱粮之产地,地位举足轻重,一年间,江,浙等地民生疾苦,百废待兴。更有方腊余孽,活动于江浙山中,时不时骚扰军民。”
“臣从江浙回来时已将大军带回,以备我大宋北伐之战,但仍留江浙千余厢军、乡兵,殿下可从汴京带三百禁军和若干粮草,赶赴江浙,剿灭方腊余孽,恢复江浙之太平。”
“这是一年来,江浙一带的形势书,殿下不放看一眼。”
说完这些,童贯便吩咐左右将形势书递给赵构,自己闭口不言,一个人坐在主位之上,品着茶,是不是还看了看赵构几眼。
而此时的赵构确实眉头紧锁,仔细的看着手中的形势书,品味着童贯的话。
说实话,童贯确实有点不够意思,东南平叛,竟然将十万大军悉数带回,只留千余厢军和乡兵。可能是童贯自己也觉得,和赵构无怨无仇,这么做确实有点过分,这才调拨三百禁军供赵构驱使,并且也没有为难赵构粮草的事。
宋代的军队分为五种,分别为:禁军,厢军,蕃兵,乡兵,土军和弓手。
禁军是整个大宋最为精锐的军队,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人熟户部族军组成,主要负责是对西夏的作战任务。
至于乡兵、土军和弓手,都是类似于民兵、预备役和治安队伍的存在。用一句话可以概述:都是战斗力为五的渣渣。
童贯在东南留给自己的这厢军乡兵,毕竟经过实战训练,战斗力可能会比平均水平高点,但仍不可倚重。而分配给自己的这三百禁军才是赵构的救命稻草。
方腊余孽目前至少还有三四万众,自己仅仅靠这三百禁军和千余厢军乡兵,根本没有丝毫胜算。但此时此刻,赵构也不会把内心的这种焦急的情绪表现出来,而是笑着对童贯说道:
“国公大人,小子有一个不情之请。”
此时的童贯正在抿茶,听到赵构有要求,也不意外,将茶具放下后说道:“殿下有何所请,臣何敢不从。”
赵构闻言笑道:“多谢国公,小子此去,路途遥远,形势复杂,军中事物更是两眼一抹黑。因此,小子想从国公军中借调熟悉江浙形势的二三人手,以便可以不负国公之前在江浙取得的良好形势,以保我大宋江山。”
“殿下可有人选?”童贯闻言,不在意的问道。
“校尉韩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