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咱以花光为主,剩的只要够到家就行。免得回去买啥都买不着又贵。”
许老太不想把缺钱焦虑传染给孙女:“银钱应是够用,这不是又要卖这两样糕点方子?”
可见,许老太对这两样点心也很是期待。
许老太边用橘子汁做麻薯,边心想:两样方子要是能卖五十两以上就好了。
一下子就能松快不少,将欠的饥荒还完,走的时候一身债回去一身轻松,家里眼下缺的必需品趁这次也都能买回去。这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了,那是她的心里底价,她不会开口只要五十两银钱。
毕竟又是独家,就看东家有没有眼光。
不提青楼一向溢价的售卖方式,只提那连锁点心铺子,各地的分店都可以用健康码和水果麻薯的方子,只这两样糕点,几个店铺同时开卖,就算买的人少,但是给常买甜品的贵客多推推,备不住一两个月就能回本。
所以五十两卖俩方子并不多,就看店家在不在意多一两个种类。
当晚,祖孙俩和许家老三是一颠一倒睡在小屋两米炕上。
许老太睡在中间很嫌弃,老三这呼噜声震天响却没忍心给扒拉醒。
第二天一早,许老太带着儿子孙女就出现在窑瓷厂。
“多少银两?”
“手艺繁复,又要得急,两天后午时前来取货的话,你这要十三两。”窑瓷厂收钱的掌柜扒拉算盘道。
定制的锅盖,他们要与合作的铁匠铺联系,以及要的那器皿里还掺杂木料,有一处用木料做出的桶里还带着“机关”,不知道是用来酿什么的,但木匠要有不错的手艺才能做出来。
许老太没有当场给银钱,又特意回客栈取了辆骡子车连续去了城里周边四家手工作坊,得到回复有的压根就做不出来,最终无奈又返回第一家掏了银钱。
其实没有繁复到哪里去,无非就是这里没有水管当导管和水龙头,制作上就奇形怪状些,给添上就成。老式的蒸馏桶里又添了几处带拐弯的木板隔断。可见在古代连买个器具都难,贵的要死。
十三两银钱花没,许有仓的感想就是:他要忍住不吱声,毕竟反悔已经来不及,老娘是花完钱出来说的。
可是……啥酒哇?他听着还不是自己酿,要买现成的酒再酿一下,咋感觉像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许有仓尽量表情自然:“娘……”
“问啥问,不行你回去吧,反正也没啥大用,我能拿银钱打水漂玩吗?”
许有仓委屈,他没说啥呀。
许老太摸摸兜里的银钱,卖鱼松的四十两还给刘老柱就不提了。
仨有打工外加抢劫的十九两银钱,要去掉在县城买的五两油钱。她让刘老柱帮忙买了二十斤芝麻油,一百五十斤的板油,三十斤的豆油。这些油加一起对于开饭铺子并不够用,却花掉了五两,这份钱早在县城刘老大家里就给了过去。好在卖套她挣五两,这又扯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