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海量的影视资源,这些可是一个时代的精华啊。我要是挣到钱了,把这些版权全买下,等到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看电影电视,我一部收点钱,一元到五元不等。等于是坐在家里收钱。”
黎鹏举眼睛一亮,“刘爷,这个可以有。你最近不是赚了一笔吗?拿点余钱出来,我也凑凑,成立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专门收购南港影视的版权。一点点地收,悄悄地收。”
“可以啊,你张罗,我负责投资就好了。”
刘仁良和李翠华对视一眼,现在做生意,都是这么随便的吗?
这就谈好一桩买卖了?
“刘爷,还有一個优势是什么?”
“黎公子,以前南港电影非常那么火,被称为东方豪莱坞,为什么?那时可没有大陆市场做支撑啊!依然赚得盆满钵满,进而推动南港电影更加繁荣。为什么?”
黎鹏举想了一会,突然惊喜地答道:“东南亚!”
“没错!东南亚!那里有上千万的华人,受影响的人群有上亿。这些年,豪莱坞大片横行,使得港片没落,逐渐占领了这些市场...”
有人说港片的没落,是因为回归...其实这个逻辑很搞笑。
回归以后二十年,国家真得很少管过南港。
零几年,大陆客去南港,看到大街小巷的那些“反动”标语,惊得目瞪口呆。
这些都不管,会管你拍什么电影?
拍了后不给市场?
这就强词夺理了。
市场是靠抢,不是靠给的。
七八十年代南港电影横行的时候,大陆市场根本没有好不好!全靠在东南亚,在东亚大卖特卖。
这些地区或多或少都受了上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文化接近,没有太多的隔阂。
所以南港电影可以大行其道。
九十年代中,以《侏罗纪公园》为号角,豪莱坞把特效技能点亮,开始用一部接着一部的大片攻城略地。
这些大片大多数是爆米花电影,有一定的故事性,足够热闹刺激,可以跨越文化差异。
于是东南亚、东亚地区沦陷。没有点亮特效技能,只有文化优势的南港电影才会日渐没落,最后一落千丈。
“但是这些东南亚的渠道还在。黎公子,你完全可以在南港找到相关的人士,把这些渠道重新打通,反向输出。”
“反向输出?”
“对。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东南亚的影响日渐增大。相信那些地区,除了华人,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看一看,中国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对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还是有一定兴趣的。
前几年,《还珠格格》在那边卷起一阵风。你可以选些国内经典的电影电视剧,通过南港打通的渠道,输出到东南亚,安南、暹罗、南掌、真腊、大马、吕宋、爪哇,加在一起也有四五亿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