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卢安松了口风。
俞莞之根据自己的节奏开始介绍陈泉:“陈伯原是美籍华人,60年代加入纽约苏富比财政部。
由于家学的原因,爱上了沉静的中国艺术。
尤其是热衷张大千的字画。
后转到专家部门,负责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事宜,曾在那年代创造过一幅中国字画成交18万美金落锤的拍卖记录。
70年代升至北美管理层。80年代升至总裁,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艺术品逐渐在国际市场获得话语主动权。
后来陈伯在纽约苏富比一手建立了中国艺术专场,进而发展为独立部门,彻底把中国书画和世界其它艺术作品提高到等同国际地位...”
事先就想过这陈泉很牛。
但听完这一些列介绍后,卢安彻底服气了。这已经不是牛叉了,是神仙级的人物。
其它的先不谈,人家一手把中国书画艺术地位在国际上提了几个档次,那国内如今吃这碗饭的艺术家都会感谢他。
不说感谢程度有多深吧,但遇到了总会给几分薄面。
这就是巨大的人脉,自带光环。
卢安收敛起面上的随意,起身严肃地给陈泉添一杯茶水。
问:“陈先生如今在...”
陈泉对着他颔首表示感谢,然后说:“尊照先父遗愿,如今已改回中国籍,目前在莞之手下做事。”
难怪一身中山装,看来是一个真正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人。
不过这俞莞之,能让陈泉这样的牛人为她做事,想来也不简单吧?
卢安回到座位上,看向俞莞之,半真半假开玩笑道:
“看来俞小姐为了捕获我这匹千里马,今天是有备而来。”
俞莞之温婉笑笑,从提包中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他:
“我手下经营有海博画廊和海博拍卖行,由于本人不方便出面,都是陈伯在打理。”
卢安接过册子仔细翻阅了起来。
得咧!有些话一听就懂。
这女人野心不小,想把自己彻底绑死在她这辆马车上。
望着对方漂亮至极的脸蛋,卢安暗暗在吐槽,你这么绑我,就不怕哪一天马车翻了嘛...
他沉吟一番,然后直接问:“如果我加入画廊和拍卖行,你们能给我开出什么条件?”
闻言,俞莞之和陈泉对视一眼,仿佛在说:看吧,分析是对的,卢安虽然只有18岁,却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女人不急不缓地打开提包,又从里面掏出一份文件,轻轻摆到他跟前:
“加入画廊和拍卖行,我们每月给卢先生2000元基本工资。
你的作品同画廊和拍卖行的分成是5:5,
假如一幅油画在拍卖行拍出10万美金,那卢先生可以进账5万美金。这是税后的收入。
剩下的5万美金归画廊和拍卖行所有。”
怕卢安是新人不懂行情,俞莞之还特意为他解释里面的门道:
“我是画廊和拍卖行的经营者,5万美金其中大部分用于支付成本。
比如工业税、宣传费用、销售人员提成、营业所得税、画展费用以及一些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大概占到70%-80%左右。”
话到这,她顿了顿,温笑讲:“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卢先生将来成了享誉全球的顶级艺术家,那这合同就不适用了。
到时候画作拍卖收入,画廊和拍卖行只拿3成或4成、或更低,具体情况根据未来的实际情况而定。”
画廊行当里有一句话,叫做:四六分成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三七分成画廊直接倒闭。
当然了,这句话只适用于小有名气的画家,不适用那些随便一幅画就价值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金字塔尖端的人物。
ps:求追读!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