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多·赫瑞德的军队,恰恰就是帝国为了针对克洛维做出的变革。
与克洛维不同,帝国——或者说皇帝本人——将军团的规模控制在了万人上下,并且对这些军团做出了粗略的分类:以线列步兵,工程兵和炮兵为主的支援军团,以骑兵为主的巡猎军团,拥有大量散兵的腾跃军团。
在皇帝本人眼中,这种功能性的划分至少有两种好处:首先是可以根据不同战场的需求布置对应的军团,而如果要对某个方面大规模用兵,也能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军团拼起来,组成战力全面的“大军团”。
作为帝**制改革的样本,可以说费尔南多军团还承担着示范的作用,而现在这个充满开拓意义的军团在克洛维全军覆没,可想而知会对皇帝后续的规划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只不过充满实用主义精神的嘉兰爵士并不在意这个,但他并不介意利用因为军制改革而建立起的,参考了克洛维人的“参谋部”体系。
帝国从未像克洛维人那样成规模,体系的培育“科班出身”的军官,因此搭建起来的各级参谋,更加近似于上司的传声筒,确保下级军官会坚定不移的执行最高长官的命令——无论它听上去有多愚蠢。
在红月镇时嘉兰恨死了这东西,因为它自己不得不支援掉进了陷阱的费尔南多;而如今这东西也反过来帮了他一个大忙,只要仿照费尔南多·赫瑞德的亲笔信,几个还在负隅顽抗的军团就不得不立刻投降,除非他们的军团长也想试试和费尔南多类似,众叛亲离的下场。
结果也并不出人意料:尽管确实有两名军团长试图拒绝执行,他们麾下的骑士和士兵们立刻掀起哗变,还没等两位军团长反应过来,就将他们软禁控制了起来,然后再由“暴动”的军官们派出代表,向对面的克洛维军队表示投降。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嘉兰爵士模仿的笔迹有多么成功,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军团已经被切断补给十几天了。
十几天弹尽粮绝,还意外得知统帅大人已经投降,连退路都被克洛维人切断的情况下,这些士兵们会做什么选择,并不是特别难以想象。时间推迟到七月十六日,分散在红月行省各地的双方军队开始向军旗山汇合;游骑兵军团各部的消息也开始传到安森手中。
最先赶回来的是阿列克谢·杜卡斯基,他和他麾下不满编的第二步兵师在南线阻击费尔南多麾下的两个军团,兵力差距接近五比一,火力方面更是差距悬殊,并且几乎无险可守,战斗刚开始还被夺走了一处重要高地。
即便如此,这位第二步兵师师长也依然“固执”的坚持正面阻击,和敌人一个高地一个高地的打攻防战,只是作战思路稍微从纯粹堵住道路,转变未多堡垒组成火力网,迫使敌人无法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