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连番召开御前会议,同文武大臣们商议对策,看看怎么挤出来这笔经费。
但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只能挤出五百万两银子出来,而北洋水师光购买两艘登云级战列舰预付款就得一千万两,加上还得购买辅助军舰,给北洋水师各舰改装大修,海军衙门这第一年拨款就得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此后三年每年还得追加水师维持费和后续造舰费六百多万两,算算下来要维持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就得耗掉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怎么来筹措这笔钱就成了巨大的难题。
李鸿章于是提出向洋人借款暂渡难关,但立即遭到了翁同龢和李鸿藻的炮轰。原因很简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条约《北京条约》欠款1600万两,以及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帝国国库耗尽,因此不得不跟列强们借钱度日,而英法美三国便趁机胁迫清政府建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制度。
随着洋务兴起三十年,清帝国前后借款25笔,总额一亿三千万两的贷款在甲午战前业已还清。还清贷款后,清帝国有理由收回海关管理权,启用自己人管理海关。
虽然在赫德的管理下,大清国的海关成为最有效率最廉洁奉公的衙门,给政府每年增加1700万两的关税收入。但满清的顽固派们执意要拿回海关管理权,海关衙门的薪水是其他同级衙门的十一倍,一些贪财的官员们都盯上了海关这个肥水衙门。
如今李鸿章再次要求跟洋人借款,势必给洋人借口,继续控制海关。这样一来,李鸿章又阻碍了一大批人的发财路,是以翁同龢和李鸿藻一出口反对,立即得到一大批官员们的支持。
颐和园工程已经结束,没理由再不给海军衙门拨款,而朝臣们又要收回海关坚决反对跟洋人借款。光绪陷入两难,脑袋顿时大了好几圈,头疼的要命。
四月末的最后一天,朝臣们吵了一个礼拜后终于得到了光绪的正面答复。
这一天,光绪帝颁旨批准了李鸿章的海军购舰案,以安抚水师将士们的心。但就财政拨款问题,户部只给拨款六百万两银子,要求剩下的银子要么李鸿章自己解决,要么等两年把钱攒够了再买()。
光绪的折中处理方式在李鸿章的意料当中,事实上老李对于朝廷那点儿家底和那些个破烂事儿心中明镜,本以为能要来五百万两银子就烧高香了,没想到最后要来了六百万两,比预想中的结果要好一些。
回到天津后,李鸿章找来丁汝昌和王辰浩,将情况跟他们二人说了一遍。
对于海关问题,王辰浩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海关在用洋人管理总是让人感到丧权辱国,有失颜面,王辰浩也支持收回海关,用自己人管理。另一方面,在清末这个**的政府里面,海关是唯一一个廉洁奉公,效率最高的衙门,这都是得益于赫德等一些洋人们的严格管理所致。若是收回来让那些贪官污吏们管理,不出几年就会乌烟瘴气一团糟,朝廷的关税收入肯定保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