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步兵团是一支拥有4000人的步兵团,轻重火炮40门,其中120口径重炮8门,重机枪12挺,在俄国陆军整体火力配备中属上等。
斯特塞尔中将抵达瑷珲后,立即接管了扎苏里奇所部的防御阵地,扎苏里奇的东满支队沦为预备队,并接受斯特塞尔的指挥()。
为了赢得时间,斯特塞尔要求俄国公使库曼尽可能的逼迫清政府暂停攻击,为构筑防御工事赢得时间。
而清政府方面借鉴中法战争的谈判心得,也试图出让一些矿山、铁路权利换取俄国罢兵。库曼于是借机会抛出和谈诚意,愿意进行谈判,但要求清军停止攻击瑷珲城。
7月18日,清俄双方再次达成停战约定,双方同意保持现状,以谈判来协调解决问题。不过,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俄国提出双方军队都退出瑷珲城,并要求瑷珲变成中立的军事缓冲区。
对此,吃一百个豆不嫌腥的清政府总理衙门竟然同意了。从而,北洋陆军在总理衙门明令通知下不得不从瑷珲城撤出,后退至瑷珲攻防战开始时的阵地。但俄军却没有那么听话,他们在巩固了现有阵地后,依然派兵重新占据了瑷珲城。
总理衙门据此抗议,但俄方则称俄军进入瑷珲城只是为了将阵亡将士们的遗体进行收敛埋葬,一旦完成将很快撤出去。对此,总理衙门竟然也相信了。
清俄恢复谈判,比起之前的谈判氛围,经过松花江战役和瑷珲攻防战之后,俄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沙俄公使库曼也不如以前那样蛮横了。
此时沙俄没有多少谈判筹码,反而清政府方面握着沙俄近两万俘虏,这个筹码迫使俄国政府作出谈判让步的之态。
割让黑龙江省已经不可能,沙俄政府退而求其次,要求割让瑷珲周边六县,同时归还俄军战俘,另外赔偿军费和经济损失五千万两白银,还要在黑龙江、松花江设立军事缓冲区,允许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在东北三省修建支线并派兵保护等条件。
如此狮子大开口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打了败仗还如此理直气壮,不但清政府咋舌,连各国列强也惊诧万分。
“很明显,俄国人丢了面子肯定要找回场子,谈判依然还是拖延时间的借口而已()。任何妄图希望俄国就此罢兵的想法都是徒劳的,只有让俄国人长记性才能终止这场边疆冲突。”
由王辰浩的得力部下阮忠枢主持创办的《北洋日报》,以头版头条曝光了俄国的阴谋,同时矛头直戳总理衙门的软弱无能,揭开了俄国的虚伪面孔。
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发起第四次公车上书,请求朝廷不要走中法战争的老路,乘胜求和固然可以理解,但不可以出让国家利益,否则跟战败没什么两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