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出书了呀,这其实到了这里稍微有点心的人就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有预谋的了,但问题是他们弄不明白这个预谋到底是什么。
这本书不知怎的就被印刷了成千上万本,随着商队物流去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其实这上头的东西不管是单独看还是整体连着看都是很躁动人心的,不管是针砭时弊还是讽刺官员都很有一套。
它是给年轻人看的书,年轻人天生带着叛逆的基因和滚烫的血液,世家子弟也好,寒门子弟也罢,哪怕一些平头百姓都能很清晰的接收到这本书上传递出来的信息。再配合侵吞赈灾储备粮的事情和朝廷三堂会审清官的事情。
哇,那效果真的是很炸裂的。在一个消息闭塞的时代,人们其实只能靠消息的传递和情绪的传递来猜测那个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闻学传播学的里有个独特的技巧嘛,就是用真相传播谎言,没有人知道三堂会审的人都被扣下来了,也没有人知道被侵吞的粮食也被坠毁了**成,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为民请命甚至都没有出现姓名的七品芝麻官为了追讨那些粮食跟朝廷来的邪恶官员斗智斗勇最后惨败被关进牢房的故事和数以百万的储备粮被人侵吞从而导致将来横尸遍野的场景。
大众的普遍心里是在强者与弱者对抗时倾向于弱者,特别是这个弱者更符合大众所秉持的质朴价值观时,弱者的支持率就会成几何倍数往上翻。
这两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精简下来就是三句话十二个字:粮食被偷,县官追索,朝廷阻拦。
有了起承转那么广大的人民群众就自然会脑补出完整的故事线并且迫切的要求把那起承转合里的“合”呈现出来。
群众要交代,那不知情的百官也要一个交代,上上下下都在等着这个交代。
消息迅速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他的手都在颤抖,几百万斤粮食,那就是几十万人的命,这些人是怎么敢的?
而且三堂会审?三堂会审这么大的事,他一个皇帝居然毫不知情?这还了得?
于是即便是深夜,丰帝也下了这些年最重的一个命令,命令这三省六部十二衙门的人全都别睡觉了,全部拉到朝堂上来,今日不把这件事说清楚掰明白,那谁都别睡了。
上晚朝也不是本朝首列,但一般这样紧急的事情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在上朝的路上,户部尚书快步走到高士廉的身边:“高大人高大人,稍且留步。”
高士廉微微放缓脚步,那户部尚书赶紧追到身边:“高大人,您说陛下这夜晚急召,到底是因为什么啊?”
高士廉脸色并不好看,他不清楚到底是具体发生了什么,怎么突然之间自己这边的风口就急转直下了,市井坊间甚至就连这朝堂之上的都是对他高士廉口诛笔伐的声音,他当官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自己孤立无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