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终于走到了1934年6月18日的凌晨。在这一刻,在费尔干纳入口处的苦盏要塞筑垒区域的西面。加强了的中国国防军第18集团军所属的十多万武装到了牙齿的军人都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等待着进攻的开始。这场即将发动的进攻也是白崇禧策划的夺取费尔干纳盆地的“天兵行动”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南北两线山地当中,国防军第4集团军和第36集团军的十几万官兵,也同样在各自的出发阵地上等待攻击开始的命令了。
不过三个方向上的进攻却不是同时展开的,因为这个时代飞机的导航手段比较有限。白天还可以依靠地表参照物定位,到了晚上就只能依靠非常原始的仪表和无线电波定位,经常容易发生偏差。对于空袭来说,这种偏差顶多就是浪费一点汽油和炸弹,而对夜间空投来说,结果可就相当致命了,特别是在费尔干纳盆地这种复杂地形中空投。所以西北方面军司令部在进行几次图上推演和实兵演练之后,想出了用炮火给飞机导航的办法。等到运送空降兵的机群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后,苦盏以西的第18集团军就开始猛烈炮击。那样夜空中的飞机只需要在炮火炸点的正东实行空投和机降,那就基本没错了。
凌晨3点,国防军第18集团军司令部终于下达了炮击的命令,无数的信号弹几乎同时腾空而起,这是在向各个炮兵阵地下达射击的命令。长时间的对峙给了苏军进一步加固防线的机会,仅仅在他们的第一线防御阵地前,就有宽达300米的鹿砦和铁丝网。加上八米宽、三米深的反坦克壕沟,还有密集的雷区。战壕工事大多依山而建,不仅又长又深,而且还有直接深入山体内部的巷道和防炮洞。机枪发射点星罗棋布,还有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反坦克炮工事。在某些地段。巷道甚至挖透了山体,将山坡两侧的防御阵地连接在了一起。一但华军攻破山体正面的防线,苏军官兵就能通过这些巷道退入山体背面的预备阵地。那里是华军炮火的死角,只要位于山顶的几个钢筋混凝土暗堡不失去,苏军就能形成一个让所有进攻部队都头疼的反斜面作战模式。为了给坚守这条强固防线的苏军施加最大的压力。国防军第18集团军的炮兵已经得到了大大加强,在这一刻。数以千计的重型火炮同时开始怒吼了,以最高的射速开始向苏军的阵地倾泻炮弹。
橘黄色的火光开始在整条战线上绽放开来,然后就是震动天地的巨响。苏军阵地就好象一下处于地震中心一样,在阵阵巨响中颤抖起来了。一千八百余门口径超过100mm的火炮都喷吐出了火光。按照事先确定的坐标,将炮弹发射出去。从空中向下看,就能清楚的看到地面上出现了一条长达十几公里。宽达几公里的密集火山群正在同时喷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