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宇立马坐直激动道:“张叔,我这次去他们的基地参观了一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这些地方的养殖技术太落后了。
如果我们还按照原来的模式走,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追上他们。”
张明康看着杨振宇激动地表情,看出了他的心思,这次不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誓不罢休。
“接下来准备怎么办?”张明康关心道。
“还有机会,我能感觉到新希望集团对升源培育的特种猪很有兴趣,他们或许在等待时机,并不是没有翻转的机会。”杨振宇保持乐观的心态道,“如果能够成功引进他们的防控系统,我们还可以扩大养殖规模,不出一年,就能保证1000头的出栏目标,我们自己养殖的两头乌全部会用于肉制品深加工,实现利润最大化。”
“嗯!”,张明康表态道,“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知会一声就行。”
张明康认为杨振宇太理想化了,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倒有,然后慢慢探索进步的过程,杨振宇这一下就想走到最前面去,感觉不太符合现实。
但是他也没有要劝说的意思,即便是失败了,对杨振宇这个年轻人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实践中带来的成长比理论和经验作用更大。
万一要是成功了,杨家湾村和他自己都会跟着享福。
对新事物新技术不排斥不赞同,保持中立的态度,就是张明康这个多年村干部终结出来的处事之道,说到底就是中庸之道。
“好的,张叔。”
杨振宇一边接着研究立体养殖模式,只有更了解这种模式,才有和刘洪交流谈判的资本,同时也在想法设法地和刘洪保持联系,保持刘洪好奇心。
结果是理想的,刘洪趁着休息的时间,亲自跑了一趟渝市,去拜访林平教授。
林平见到他来,不是那么欢迎,因为他觉得十有**是新希望集团和杨家湾村的事情,他已经向杨振宇表明态度了,只牵线,不参与。
不过刘洪这人比杨振宇更会来事儿,在林平面前没提生意上的事情,只是向他请教了“特种猪”的培育过程。
林平道:“特种猪的培育技术属于升源农业技术公司的专利,升源农业技术公司是一家独立运营的民营企业……”
他把升源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性质讲了一边。
刘洪明白林平的意思,不再多问,但是已经能够确定这家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特种猪培育”的真实性。
同时还从林平口中得知,这个新品种,不仅仅有杨振宇给他提到的拥有“野猪血统”“两头乌肉质”的特点,还能够达到一般土猪的重量。
经济价值太高了。
一旦问世,毫无疑问,是国内这些养殖巨头争抢的对象。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但不代表没有竞争对手,像牧原、正邦、大象,包括国企中粮集团都是它的竞争对手,想要在同行中继续领跑,技术必不可少。
升源的“特种猪”培育技术太诱人了。
刘洪多问了一句,“林教授,目前国内还有哪家企业知道你们正在培育这类品种?”
林平摇头道:“升源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刚成立不久,公司和实验农场都处于在建阶段,这个项目是在西农大学的另外一个培育中心进行的,我亲自率队突破难关,对外还没公布。”
刘洪听完,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感谢林教授指导,今天打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