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廷赈济钱粮陆续运抵兖州府、青州府各地,玉山镇的压力瞬间就减轻了不少,各州县开始全力赈济灾民,搭建在城外的粥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吸引几十万灾民分向了各处城池。
同时,江南各州府县的官吏也在英宗的严令下,带着各地豪强大户筹集到了大批的钱粮,并且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就将筹集到的钱粮运到了灾区,各地灾民的衣食逐渐有了着落,便不再逃往外地,甚至一些刚刚背井离乡的灾民开始陆续返回家乡就食。
如此一来,涌向兖州府、玉山镇的灾民开始陆续减少。到了正统十一年十月,滞留在兖州府各地的灾民开始被各州府县遣散回原籍安置,原本让各方胆战心惊的灾民大潮逐渐散去,一场大危机也消散于无形之中。
此时,初冬的寒风已经开始呼啸,兖州府各地都是万物凋零,眼看着就要进入寒冬了,而玉山镇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收拢了十一万灾民!
一时间,玉山镇、滑口镇、张秋镇、安山镇全部都是人满为患,背井离乡、衣不遮体的灾民嗷嗷待哺,让玉山镇上下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因为玉山镇的财力毕竟有限,商部和民部赚取的钱粮看似破天一般,可谓是日进斗金,但是面对十一万一无所有的灾民,这些钱粮根本就入不敷出!
寒冬将至,可是此时玉山镇各处还有相当部分的灾民没有房子居住,只能在各处乡镇周边搭建地窝子,暂时躲避风寒,就连口粮和棉服都是短缺不少!
面对此情此景,刘君韬此时也是心急如焚,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新的灾民再涌向玉山镇了,但是刘君韬所面临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
此时,面对日益变冷的天气,刘君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十一万灾民筹集到足够过冬的粮食和棉衣,并且尽快在玉山镇、滑口镇、张秋镇、安山镇以及各处农庄搭建房屋,供灾民居住安家!
这可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不但需要海量的钱粮来支撑,而且还需要巨大的人力来实施。可是,现在的玉山镇,既没有取之不竭的钱粮,也没有足够使用的人力!
为了安置这十一万灾民,民部和商部的人手都已经用上了,就连军部也调集了所有能够调动的人手,分散到了各处,现在已然是没有多余的人手了。
刘君韬思来想去之后,忽然想起了后世赈灾的一些手段,最后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将十一万灾民变成玉山镇增强实力的动力!
于是,刘君韬和郭永忠商议了一下,对十一万灾民进行清查,所有人全部登记造册,将众人的籍贯、年纪、所做营生和特长全部标明。
而且,为了解决灾民棉衣不足的问题,刘君韬也不能光靠购买这一个办法,不但筹集的棉衣数量有限,而且还颇费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